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采艾的意思、采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采艾的解释

民间习俗。端午节割取艾条悬户避邪。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戯,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唐 李商隐 《为安平公进贺端午马状》:“伏以浴兰令节,採艾嘉辰,百辟合祝於 尧 年,万方宜修於 禹 贡。” 宋 陈元靓 《事林广记前集·节序·端午》:“今在处有採艾採药之説。”


采摘艾草。古有采艾疗疾禳毒之俗。《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毛 传:“艾所以疗疾。”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荆 楚 人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一本作“ 採艾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采艾”是一个与端午节传统习俗密切相关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词义分解

  1. 采:指采摘、搜集的行为。在古汉语中,该字还包含「选取精华」之意()。
  2. 艾:特指艾草(Artemisia argyi),一种菊科药用植物,《诗经》中已有「彼采艾兮」的记载()。

二、传统习俗内涵

作为端午核心习俗,采艾包含三重文化意义:

  1. 驱邪禳灾:古人认为端午阳气至盛,需悬挂艾草驱除「五毒」。如《荆楚岁时记》载「采艾为人悬门户,以禳毒气」()。
  2. 药用价值:艾草可制艾绒用于灸疗,南朝《博物志》记载古人用冰透镜聚焦阳光点燃艾草取火,称「冰台」()。
  3. 时间仪式:须在端午日出前采摘带露艾草,尤重「人形艾」(枝干似人形的植株),认为此时药效最佳()。

三、历史流变

四、现代应用

当代民俗中,采艾习俗主要保留在:

  1. 悬挂艾草菖蒲(常扎成「艾束」)
  2. 制作艾草糕点(如青团)
  3. 草药市集交易(部分南方地区保留端午药市传统)

需注意:个别网络资料提及「采艾」指勤奋工作,此为对《诗经》「彼采艾兮」的误读,权威文献均未收录此引申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采艾》一词的意思是指"采摘艾草"。其中,"采"是指采集、摘取的意思,"艾"是一种草本植物的名称。根据部首和笔画划分,"采"字的部首是"采",它的五笔笔画数是10;而"艾"字的部首是"艸",它的五笔笔画数是6。 《采艾》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艾草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因具有驱寒防病等功效而备受重视。繁体字中,"采"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而"艾"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繁体中将"艸"分为上下两部分写作"艹",形状稍有差异。 在古时候,汉字写作形式因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对于《采艾》这个词而言,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采字的形状可能与现在不完全一样,而艾字的写法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采艾》这个词的例句: 1. 今天我们一起去采艾,准备制作艾草枕。 2. 农民们在艾草丛中采艾的场景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除了《采艾》这个词,还可以通过组词方式扩展相关词汇。例如: 1. 采摘、采集、采收 2. 艾草、艾叶、艾花 近义词可以包括: 1. 采摘 - 采集、收获 2. 艾草 - 艾叶、艾花 反义词的选择可以因语境而有所不同,例如: 1. 不采 - 不采摘、不收获 2. 非艾 - 非艾草、非艾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