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染翰的意思、染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染翰的解释

(1).以笔蘸墨。翰,笔。 晋 潘岳 《<秋兴赋>序》:“於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

(2).指作诗文、绘画等。 南朝 宋 谢惠连 《秋怀》诗:“宾至可命觴,朋来当染翰。”《魏书·崔玄伯传》:“ 玄伯 自非朝廷文誥,四方书檄,初不染翰,故世无遗文。”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抡》诗:“赠诗焉敢坠,染翰欲无聊。” 宋 柳永 《凤衔杯》词:“有美 瑶卿 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 清 吴伟业 《偶成》诗之八:“画虎雕龙染翰,高山流水弹琴。”

(3).指写字。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染翰过草圣,赋诗轻《子虚》。”《明史·文苑传一·宋克》:“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张絃多变易,染翰漫淋漓。”

(4).指书写的墨迹。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絪 ( 郑絪 )为御史,西巡 荆部 商山 歇马亭 ……欲题诗,顾见一絶,染翰尚湿。 絪 大讶其佳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染翰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学意蕴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用毛笔蘸墨书写或绘画,后引申为从事写作、绘画创作的行为。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分析、文化内涵及经典用例四个角度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与权威来源

  1. 本义

    “染翰”字面意为“沾染翰墨”。

    “染”:蘸取、沾染(墨汁);“翰”:原指鸟羽,后特指毛笔(因古时毛笔以禽羽为毫)。

    《汉语大词典》 明确释义:“以笔蘸墨。翰,笔。”

    链接:汉语大词典·染翰

  2. 引申义

    泛指诗文创作、书画艺术活动,强调文人执笔抒怀的雅致过程。

    《古代汉语词典》 指出其延伸含义:“指写作诗文或绘画。”


二、字源与文化意象


三、经典文献用例

  1. 魏晋风度

    潘岳《秋兴赋》:“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展现文人借笔墨抒怀的典型场景。

    链接:《文选·秋兴赋》原文

  2. 唐代诗文

    韦应物《酬刘侍郎使君》诗:“染翰灯烛满,飞觥云雨繁”,以“染翰”对仗“飞觥”,喻文酒之会中吟咏之乐。


四、艺术领域的延伸

在书画理论中,“染翰”更强调创作时的技法与心境:


结论:

“染翰”一词融合了工具(毛笔)、动作(蘸墨)、创作(诗书画)三重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雅士艺术实践的核心意象,其权威释义可溯至《汉语大词典》及《文选》《全唐诗》等经典文献,兼具语言规范性与文化深度。

网络扩展解释

“染翰”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rǎn hàn(注音:ㄖㄢˇ ㄏㄢˋ),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综合解释:

  1. 以笔蘸墨
    本义指用毛笔蘸墨的动作。“翰”即毛笔,如《文选·潘岳·秋兴赋》提到“染翰操纸,慨然而赋”,描述执笔书写前的准备。

  2. 作诗文、绘画
    引申为创作诗文或绘画的行为。南朝谢惠连《秋怀》诗云“宾至可命觞,朋来当染翰”,体现文人雅集时提笔创作的情景。

  3. 写字
    泛指书写动作。唐代王维在《戏赠张五弟諲》中写“染翰过草圣”,形容书法造诣高超;《梁书·萧介传》亦载“介染翰便成,文无加点”,强调下笔成章。

  4. 书写的墨迹
    还可指代书写后的墨迹本身,如《明史·文苑传》记载宋克“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间接体现墨迹的积累与技艺。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及历代诗文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柏酒剥褫贲育出荷锤打丹跸低温顿落方丈僧飞镖風雷高层鼓板航桥横木惶骇剨剨狡吏竞相进化论禁要极神聚伙均方匡困蜡帛书蓝蒌劳动纪律羸孱梁州敛缗连星鳞附六遂毛角马通木脚客内禪槃还认睬桑根纸三热爱埽轨僧盟上口字舌耕剩员私廐太阴历掏心铜华铜镜反应同谋往往来来温泉鰕酱详确小题大作协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