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住的意思、不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住的解释

(1).不停;不断。 南朝 梁 沉约 《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 岳飞 《小重山》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不住的点头。”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 艾蕉 《雨》:“母亲忍不住了,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不住"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作为副词使用,其核心含义是动作或状态持续发生、无法停止,强调动作的连续性和不受控制性。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权威依据:

一、基本释义

表示动作或行为连续不断地进行,带有无法抑制或无法停止的意味。

示例:

他听到笑话后不住地大笑。(《现代汉语词典》)

雨不住地下了一整夜。(《汉语大词典》)


二、词源与结构分析

由否定副词"不"与动词"住"(停止义)复合而成,字面意为"不停歇"。

来源:

"住"本义为停留,《说文解字》释"住,止也"。南北朝后引申出"停止"义,如"住手""住口"。副词"不住"始见于唐宋白话,如杜甫诗"啼鸟不住鸣"。(王力《古汉语字典》)


三、近义词辨析

与"不断""不停"意义相近,但语义侧重不同:


四、语法功能

  1. 修饰动词:通常置于动词前作状语(例:不住点头);
  2. 叠用强化:可与"地"连用(不住地+动词),增强动态感;
  3. 否定形式:无否定用法(*不住不笑×)。

    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3. 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 中华书局, 2000.
  4.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商务印书馆, 1980.

网络扩展解释

“不住”是一个多义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一、作为副词使用

  1. 表示动作持续不断
    指“不停、不断”的意思,常用于描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状态。例如: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形容猿啼声连绵不绝。
    • 《儒林外史》描述“两边听的人笑个不住”,强调笑声持续不断。
  2. 强调动作频繁或程度深
    如现代例句:“母亲忍不住了,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表达情绪或动作达到难以抑制的程度。


二、作为动词补语

表示动作未达成目的或结果
通常与“得”或“不”连用,例如: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典型用法总结

  1. 文学语境:多用于古诗文或小说中,如“寒蛩不住鸣”。
  2. 日常口语:常见于否定结构,如“忍不住”“拦不住”。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或文学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正败本八面驶风本郡边沙裱画艺人笔记本补天朝馔炽烈垂髾绰宽典策玷汙丁口钱底下焚巫公布广宴和美合杀槐衙环肥换亲混江龙货寳检求见王金刚石近要咎教九疑既往继踵捐失拘俗守常勒抑鹿羹埋蛊美味佳肴名流巨子宓戏氏幕南疲老皮球蒲璧浅见钱粟清飈奇秀融彻柔洁僧雏砂里淘金山岑侍立食料失陨首选岁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