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决恳切。《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二年》:“ 凤翔 等道节度使左僕射平章事 李抱玉 入朝,固让僕射,言辞确至。上许之。”
“确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义和用法两个层面进行解析,主要强调“真实到达”或“精诚所至”的核心概念。以下是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和典籍的详细解释:
真实不虚地达到(某种境界或程度)
指心意、情感或行动真实无伪,完全抵达预期的目标或状态。
《汉语大词典》(第六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23页) 将其解释为:“确,实也;至,到也。谓真实到达。”
精诚所至,极致恳切
形容情感或态度极为诚挚,毫无保留。
《礼记·聘义》郑玄注 提及“孚尹旁达,信也”,后世引申“确至”为心意通透、毫无虚饰的状态。
《说文解字》释为“磬石也”,本义为坚固、坚硬,引申为真实、坚定(如“确凿”“确信”)。
《说文》曰“鸟飞从高下至地也”,本义为“到达”,引申为极致、最高程度(如“至诚”“至善”)。
二字组合后,“确至”强调通过真实无妄的心意或行动,达到某种深刻境界。
作动词短语: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有“工夫确至,则天理自显”之句,强调实践的真实性。
作形容词(古语常见):
明代《醒世恒言》 载:“感君确至,不忍固辞”,指因对方诚意深厚而接受请求。
精诚所至、恳挚、诚挚、真切
虚伪、敷衍、浮泛、矫饰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23页。
中华书局影印本,2013年重印。
收录于《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版。
通过以上解析,“确至”一词融合了“真实无妄”与“极致抵达”的双重内涵,常见于古典文献中对精神境界或情感深度的描述,现代汉语中虽使用较少,但仍保留于书面语及学术语境。
“确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释义,需结合文献来源和权威性进行综合解读:
一、核心释义:坚决恳切
该解释得到高权威性文献支持,源自《资治通鉴》记载的唐代宗时期历史事件。如李抱玉辞让官职时“言辞确至”,形容态度坚定、恳切真挚,常用于描述言辞或行为的诚挚程度。
二、成语释义:确实到达/确切无误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列为成语,由“确”(确实)和“至”(到达)组成,表示事物经过验证后达到确定状态,如“活动时间准确至具体时刻”。但此用法在现代语境中较少见,可能与其他词语(如“准确至”)存在混淆。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据,可参考《资治通鉴》原文或权威古汉语词典。
跋马笨伯变记号采齐澶漫崇简垂帘听决鉏头綷蔡徂逝趣使丹砂道路藉藉碘钨灯地比发轫福脯福宇管壁和众黄不老烜赫夹层简弛江元骄稳经济管理尽人居下讪上刻像连理杯灵果留欢柳态铭功偏毗朴慎千愁万恨前明虔婆杞国之忧清凉宫卿寺亲屈穷玄三千水麝幐世谚説嘴打嘴死求百赖跳天灯通贤屯弁王后望祀屋幕祥流嫺静仙人欹器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