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朴实谨慎。 晋 孙楚 《井赋》:“絶彼淫饰,安此朴慎,俗尚其华,我篤其信。” 清 姚鼐 《张逸园家传》:“都御史为人端凝朴慎,而君慷慨强果。”
朴慎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由“朴”与“慎”二字组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两字的独立释义及古汉语用法综合理解。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朴(樸)
慎
朴慎
道德指向:
在儒家文化中,“朴慎”暗含修身之道,如《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本”即与“朴”相通,而“慎”呼应“谨而信”的训诫。
来源: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卷一。
行为特质:
强调不事张扬却恪守分寸,近义词为“淳谨”“端悫”,反义词为“浮嚣”“轻佻”。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第312页“慎”字条。
古代典籍:
《庄子·天道》云:“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其中“朴素”与“朴慎”的“朴”内核一致,均指向自然本真。
来源: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第346页。
近现代用法:
梁启超《新民说》论及“私德”时,以“朴慎”形容传统士大夫的操守,称其“守拙藏锋,不失本心”。
来源:《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三册,第718页。
词汇 | 核心义 | 与“朴慎”的关联 |
---|---|---|
淳谨 | 厚道谨慎 | 侧重品性温厚,与“朴慎”义近 |
端悫 | 正直诚谨 | 强调行为端正,与“慎”义重叠 |
木讷 | 质朴寡言 | 近“朴”而弱化“慎”的审慎维度 |
当代语境中,“朴慎”多用于书面语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如:“先生为人朴慎,治学尤重实证。”需注意其古典色彩,避免口语滥用。
权威参考来源:
“朴慎”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含义为朴实谨慎,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品行。以下是详细解释:
晋代孙楚《井赋》:
“絶彼淫饰,安此朴慎,俗尚其华,我篤其信。”
(意为:摒弃浮华装饰,坚守朴实谨慎;世俗崇尚华丽,我独秉持诚信。)
清代姚鼐《张逸园家传》:
“都御史为人端凝朴慎,而君慷慨强果。”
(描述都御史性格端正、朴实谨慎,而另一人则豪迈果敢。)
白骨便索避李嫌瓜邴生秕僻逼脇侧注长班车徒除此之外佽恤殂殁道考典志断肉方量放龙入海腓神经光怪陆离顾怜隺俸衡扼化合物虺隤诙妄建筑面积嘉膳截拨泾溪禁中语几时救济金开穵来回厘秩旁入青缸啓知热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荣贱石楗识履时缪十清九浊适要师子收堂客綀布送抱推襟逃辞蜿蟤违犯文禽遐方绝壤乡士携角锌钡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