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柳态的意思、柳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柳态的解释

柳丝轻拂的媚人情态。 唐 柳中庸 《听筝》诗:“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唐 雍陶 《状春》诗:“含春笑日花心艳,带雨牵风柳态妖。珍重两般堪比处,醉时红脸舞时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柳态”是一个古典文学中用于描摹物态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柳丝轻拂的媚人情态”,常被用来比喻柔美轻盈的姿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柳态”由“柳”与“态”组合而成,字面指柳树随风摇曳的形态,引申为柔媚、轻盈的仪态,多用于诗词中形容自然景物或人物的婉约之美。

  2. 出处与例证

    • 唐代诗人柳中庸《听筝》中写道:“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此处以“柳态”呼应筝声的缠绵婉转,将听觉转化为视觉意象。
    • 雍陶《状春》诗云:“带雨牵风柳态妖”,则通过风雨中柳枝的摇曳,强化春日的生动与妩媚。
  3. 文学意象
    “柳态”常与“花情” 对仗(如《听筝》),形成自然景物的动态对照,暗喻人情世态的细腻变化。其核心在于通过柳丝的柔软与随风而动的特性,传递出含蓄、流动的美感。

  4. 扩展应用
    在古典诗词中,“柳态”不仅描摹自然,也用于形容舞姿、仪态甚至情感。例如“醉时红脸舞时腰”(《状春》),以柳态比拟醉酒起舞时的柔美身段,体现人与自然的交融。

该词通过柳树的自然形态,承载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以物喻情的传统,兼具视觉美感与情感隐喻。

网络扩展解释二

柳态的意思

柳态作为一个成语,意味着某人的姿态或行为像柳树一样柔软、曲折、优雅。可以形容一个人的仪态或动作轻盈灵活,具有柔和的曲线和优雅的风姿。

柳态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柳态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木(mù)字旁,右边则是心(xīn)字旁。拆分成部首后的柳态总共有15个笔画。

柳态的来源

柳态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管子·牧民》一篇中,是战国时期管仲的笔记。然后才被后来的人们所广泛使用,成为一个形容柔美姿态的成语。

柳态的繁体

柳态的繁体字是「柳態」,用繁体字书写时保留了原本的形态和意义。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柳态的写法略有不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忄」(心字底部的简化形式),下面是「木」。这种写法也能表达同样的意思。

柳态的例句

他舞姿优美,行走间时常显露出柳态。

与柳态相关的组词

柳枝、柳叶、柳绿、柳影、柳絮

柳态的近义词

柔美、婉约、曲线、飘逸、灵动

柳态的反义词

僵硬、生硬、呆板、死板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