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缺德的意思、缺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缺德的解释

[mean;wicked] 不顾道义,有损德行。指人做坏事及恶作剧

缺德的行为

详细解释

不顾道义,有损德行。指人做坏事及恶作剧。多用作詈词。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我还是你的媳妇。一夜夫妻百日恩,我不做缺德的事。” 茅盾 《委屈·小圈圈里的人物》:“瞧呀,一心想翻本的人,急得快要哭了呢!真是缺德。” 老舍 《骆驼祥子》四:“把三只活活的牲口卖给汤锅去挨刀,有点缺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缺德”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解析

一、核心释义

“缺德”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缺”(缺失、缺乏)与“德”(道德、品行)构成,形容人行为违背社会公德或伦理准则。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

缺德:缺乏好的品德;指人做坏事,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如:这人真缺德,竟欺骗老人)。

二、语义延伸与语用分析

  1. 道德缺失的具象化

    “缺德”不仅指抽象的道德败坏,更强调具体行为(如欺诈、损人利己、破坏公序良俗)。例如《汉语大词典》指出,其常与“事儿”“话”等搭配(如“缺德事”),凸显行为的可谴责性。

  2. 程度与语境差异

    • 轻度:戏谑性指责(如朋友间玩笑“抢我零食太缺德了”);
    • 重度:涉及法律边缘或严重违背伦理的行为(如造谣、侵害弱势群体)。

三、文化内涵溯源

“德”在儒家思想中为核心伦理概念(《论语·为政》:“为政以德”)。"缺德"一词的批判性,深层反映中国传统对“修身立德”的重视,即个人行为需符合“仁、义、礼、智、信”的规范。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网络扩展解释

“缺德”是一个汉语贬义词,指行为违背道德规范、缺乏基本品德,常见于指责或讽刺不道德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缺德”由“缺”(缺乏)和“德”(道德)构成,字面意为“缺乏道德”,具体指不顾道义、损害他人或社会公德的行为。例如:欺骗、恶作剧、公共场合扰乱他人等。

二、使用场景

  1. 指责不道德行为
    如故意破坏公共设施、欺骗他人、散播谣言等。
  2. 批评低素质表现
    常见于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如插队、乱扔垃圾等。
  3. 文学与口语中的讽刺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写道:“把三只活牲口卖给汤锅去挨刀,有点缺德”,许地山作品中也用此词强调道德选择。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社会影响

缺德行为会破坏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因此传统文化强调“修德”以维护公序良俗。例如,故意为难他人或占小便宜,均可能被评价为“缺德”。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语境,可参考文学著作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编剧辩言边卒碧珠泊步不惮烦残兵齿过肩随矗灯词韵大豪大轴典谒雕面伐柯凤职干啼湿哭果谲好说横阔河阴精金美玉计日而俟九丘捐阶蠲苛可怀课艺快步流星匡诤餽劳辽渖菱花镜灵鼍楼船箫鼓陋学录影机盲从没不煞模样内窰磞硠铺説遣累起胶饼青云价请嘱侵践穷凶极悖色府伸冤首功四座吐火唾骂王会图窝火憋气献供闲园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