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an;wicked] 不顾道义,有损德行。指人做坏事及恶作剧
缺德的行为
不顾道义,有损德行。指人做坏事及恶作剧。多用作詈词。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我还是你的媳妇。一夜夫妻百日恩,我不做缺德的事。” 茅盾 《委屈·小圈圈里的人物》:“瞧呀,一心想翻本的人,急得快要哭了呢!真是缺德。” 老舍 《骆驼祥子》四:“把三只活活的牲口卖给汤锅去挨刀,有点缺德。”
“缺德”是一个汉语贬义词,指行为违背道德规范、缺乏基本品德,常见于指责或讽刺不道德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缺德”由“缺”(缺乏)和“德”(道德)构成,字面意为“缺乏道德”,具体指不顾道义、损害他人或社会公德的行为。例如:欺骗、恶作剧、公共场合扰乱他人等。
缺德行为会破坏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因此传统文化强调“修德”以维护公序良俗。例如,故意为难他人或占小便宜,均可能被评价为“缺德”。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语境,可参考文学著作或权威词典。
缺德是一个汉字词语,指行为不道德、不正派、有伤风化的意思。
缺德的部首是“缶”和“心”,其中“缶”作为上面的部分,表示容器;“心”作为下面的部分,表示内心思想。缺德的总笔画数为13画。
缺德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用来形容不道德的行为。在古代,缺德一词经常用来指责那些违背道德伦理的人。
缺德的繁体字为「缺德」,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缺德的写法有所变化,常见的写法为「缺徳」。这个字形中,「德」的下部分写成「离」,表示违背道德。
1. 这个人真是缺德,竟然偷了老人的钱包。
2. 别人帮助你,你竟然不领情,真是太缺德了。
3. 这次考试作弊,你算是彻底丧失了道德,太缺德了。
缺德可以与其他词汇组成新的词语,例如:缺德行为、缺德事、缺德之人。
缺德的近义词有:不道德、不正派、无德。
缺德的反义词为:有德、道德。
庵罗辩锋编码阐幽明微车遥遥穿着打扮春官氏楚腰蛴领从徵蹈利雕当地坪冬小麦东舟独举发白烦碎釜灶改头换面甘麮宫府锅焦红小鬼活化石贾官脚佣嶻嵯嗟哦截住继烛鞠躬屏气堪堪魁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柳谷髦马末如之何谋合鸟粪层破闲轻縠倾家破産侵枉七升之布七贞九烈曲须三茶六饭三损赏节食籍输效竖议耸肩曲背酸子碎虫零杵太原陶葛枭斩写注心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