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缺德的意思、缺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缺德的解釋

[mean;wicked] 不顧道義,有損德行。指人做壞事及惡作劇

缺德的行為

詳細解釋

不顧道義,有損德行。指人做壞事及惡作劇。多用作詈詞。 許地山 《危巢墜簡·春桃》:“我還是你的媳婦。一夜夫妻百日恩,我不做缺德的事。” 茅盾 《委屈·小圈圈裡的人物》:“瞧呀,一心想翻本的人,急得快要哭了呢!真是缺德。” 老舍 《駱駝祥子》四:“把三隻活活的牲口賣給湯鍋去挨刀,有點缺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缺德”是一個漢語貶義詞,指行為違背道德規範、缺乏基本品德,常見于指責或諷刺不道德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缺德”由“缺”(缺乏)和“德”(道德)構成,字面意為“缺乏道德”,具體指不顧道義、損害他人或社會公德的行為。例如:欺騙、惡作劇、公共場合擾亂他人等。

二、使用場景

  1. 指責不道德行為
    如故意破壞公共設施、欺騙他人、散播謠言等。
  2. 批評低素質表現
    常見于公共場合的不文明行為,如插隊、亂扔垃圾等。
  3. 文學與口語中的諷刺
    老舍在《駱駝祥子》中寫道:“把三隻活牲口賣給湯鍋去挨刀,有點缺德”,許地山作品中也用此詞強調道德選擇。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社會影響

缺德行為會破壞人際關系和社會信任,因此傳統文化強調“修德”以維護公序良俗。例如,故意為難他人或占小便宜,均可能被評價為“缺德”。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語境,可參考文學著作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缺德

缺德是一個漢字詞語,指行為不道德、不正派、有傷風化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缺德的部首是“缶”和“心”,其中“缶”作為上面的部分,表示容器;“心”作為下面的部分,表示内心思想。缺德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

缺德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孔子世家》中,用來形容不道德的行為。在古代,缺德一詞經常用來指責那些違背道德倫理的人。

繁體

缺德的繁體字為「缺德」,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缺德的寫法有所變化,常見的寫法為「缺徳」。這個字形中,「德」的下部分寫成「離」,表示違背道德。

例句

1. 這個人真是缺德,竟然偷了老人的錢包。

2. 别人幫助你,你竟然不領情,真是太缺德了。

3. 這次考試作弊,你算是徹底喪失了道德,太缺德了。

組詞

缺德可以與其他詞彙組成新的詞語,例如:缺德行為、缺德事、缺德之人。

近義詞

缺德的近義詞有:不道德、不正派、無德。

反義詞

缺德的反義詞為:有德、道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