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惓惓的意思、惓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惓惓的解释

(1).深切思念;念念不忘。 宋 王安石 《奉酬许承权》诗:“三秋不见每惓惓,握手山林復悵然。” 明 李贽 《与河南吴中丞书》:“昨冬获读与 晋老 书,欲僕速离 武昌 ,甚感远地惓惓至意。”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交书 徐公 ,即掛帆还 白下 ,终不得消息,心殊惓惓。”

(2).烦闷,失意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积半月,为僕所窥,阴与舅力要之归。意惓惓不自得。” 何垠 注:“惓,音券,闷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异犬》:“侯漫应之,惓惓而返。”

(1).恳切貌。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褰余幬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惓惓。”《魏书·律历志上》:“恐一朝先犬马,竟无丝髮之益,使律法长絶,遗恨没世,是以慺慺惓惓,不敢忘怠。”《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多感君侯惓惓垂问,某有心事,今不敢隐。” 清 戴名世 《潘木崖先生诗序》:“荏苒岁月,寥落无成,恐遂已废业,负先生惓惓奬励之意。” 柯灵 《香雪海·千里共婵娟》:“采一束最美最稀见的山花……献与爱国的海外侨胞,表一表我惓惓的心意。”

(2).忠心耿耿貌。《汉书·刘向传》:“欲终不言,念忠臣虽在甽亩,犹不忘君,惓惓之义也。” 颜师古 注:“惓惓,忠谨之意。惓读与拳同。”《新唐书·张说传论》:“ 説 於 玄宗 最有德,及 太平 用事,纳忠惓惓,又图封禪,发明典章, 开元 文物彬彬, 説 力居多。”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 先主 诸臣惓惓 汉 事之心,庸可没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朱軾 ﹞忠君爱国之枕,至死惓惓,可谓大臣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惓惓"是汉语中形容深厚情感的形容词,读音为quán quán(《汉语大词典》)。该词由两个"惓"字叠加构成,其形符"忄"表明与心理活动相关,声符"卷"既表音又隐含情感如卷轴般绵延不绝的意象。词义核心指向真挚而持久的牵挂,《汉书·刘向传》"惓惓之义"即用此典,描述忠臣对君主的深切关怀。

在语言实践中,"惓惓"既可作谓语如"忧心惓惓",也可作定语构成"惓惓之忱"等四字格。其语义强度高于普通关切,接近"拳拳"但更显文雅,《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二者在古籍中存在通假现象。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表达,如"海外游子惓惓故土之情"(《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该词的历时演变显示,先秦文献已见雏形,至唐宋诗文广泛使用。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考释其本义为"谨也",后经语义扩展形成今义。当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汉语字典》中强调,使用时应区分其与"倦倦"的形近差异,避免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

“惓惓”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1. 读作 quán quán(音同“拳拳”)
    表示真诚、恳切、念念不忘的情感。例如:

    • 用于描述赤诚之心,如“惓惇忠谨”(《汉书·刘向传》);
    • 表达深切关怀,如“惓惓之忱”。
  2. 读作 juàn juàn(音同“倦倦”)
    古文中偶尔通“倦”,表示疲倦、厌倦,但此用法较为罕见,现代基本不用。

现代使用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徽省白卷冰瀑薄具哺糟菜茹晨星尺璧非宝出教雌儿蹙拶搭客多个風韵辅音赅存纲领刚毛根元工奇规卸过官河槽黑咕笼咚后起之秀换韵婚家户型降接健仆椒坡介祉谨度镜饰击瓮图口香片旷野枯焦犂牛骍角流吹逯逯眊目梦魔麽生敏博之学旁师泼毛神倾晖罄输求学舍车保帅使事施遗十指露缝私淑太忙生挑挑剔剔武德舞无叫唤详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