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气韵的意思、气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气韵的解释

[flavor] 文学或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以气韵胜。——蔡元培《图画》

详细解释

(1).指文章、书画的风格、意境或韵味。《南齐书·文学传论》:“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北史·文苑传序》:“及 太和 在运,鋭情文学,固以頡頏 汉彻 ,跨躡 曹丕 ,气韵高远,艳藻独构。”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南史》:“数年间,稍入诗境……气韵沉雄,时少及之者。”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画﹞气韵生动,意想超拔。”

(2).指人的神采和风度。 唐 孟郊 《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诗之二:“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数僧宴坐,寂嘿於泉石之间,引而与语,殊无纤介世俗间气韵。” 明 屠隆 《綵毫记·夫妻翫赏》:“扬鸞飞凤,谩夸水月精神;控鹤乘云,亦有烟霞气韵。” 欧阳山 《苦斗》六十:“但是她那灵慧、矫捷、轻盈、安祥的风光气韵却完全恢复了。”

(3).气味;味道。 宋 陶穀 《清异录·熏燎》:“ 林邑 、 占城 、 闍婆 、 交趾 以杂出异香,剂和而范之,气韵不凡。” 明 袁宗道 《上方山二》:“寺僧争设供山肴野菜,新摘便煑,芳香脆美;独不解饮茶,点黄苓芽代,气韵亦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气韵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尤其在艺术领域具有核心地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基础释义

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蕴含的生命力与内在节奏。

《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神气和韵味”,强调作品通过形式传递出的精神气质与律动感,如“气韵生动”形容艺术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二、艺术理论中的延伸

在传统美学中,气韵体现为艺术品的整体精神风貌:

  1. “气”:指作品的内在生命力与气势,如笔墨的力度、情感的张力。
  2. “韵”:指含蓄的韵律与余味,如线条的节奏、意境的悠远。

    谢赫《古画品录》提出“六法”之首即“气韵生动”,成为评价中国书画的核心标准(来源:《中国美学范畴辞典》)。


三、文化内涵

气韵融合了道家“气”的哲学观与儒家“和”的审美观: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谢赫《古画品录》(南朝绘画理论著作)
  3.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台湾学生书局)
  4. 汪涌豪《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十五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因平台限制未提供链接,以上文献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获取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气韵”是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学中的重要美学概念,指作品或人物所体现的内在生命力与意境。以下从定义、构成、应用领域及哲学基础等方面综合解析:

一、定义与核心内涵

“气韵”是“气”与“韵”的合成词,强调艺术作品或人物表现出的独特风格与精神内涵。

二、艺术领域的应用

  1. 书画:南朝谢赫提出绘画“六法”,首推“气韵生动”,要求作品既传神又富有节奏()。
  2. 文学:文章需“气韵天成”,通过语言风格传递作者情性与思想()。
  3. 人物品评:亦用于形容人的神采风度,如“气韵不俗”()。

三、哲学与文化基础

其理论根源为中国古代“气本体论”,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而“韵”则是“气”在艺术中的具象化表达()。这种观念使艺术作品超越形式,成为生命力的载体。

四、经典示例

气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既包含形而上的宇宙观,又通过具体创作手法实现形神兼备的美学效果。

别人正在浏览...

爱敬百衣百随雹突逞性子充扩传首串仗出手灯捻调运翁都波方整沸海祓篲斧藻蚝甲后五代还想家烈笺布娇笑角战击楫中流吉凶祸福鞠侯蓝田凛絜六贼昽咙戮挞露头角茅柴酒缪紾南欧内灸凝然凭空揑造轻华啓全羣有衢尊软脆鋭厉歃辞生縠勝異时情石音爽气数理化思莼碎义逃疟抟黍屯云王子晋闲话崤塞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