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坠的意思、危坠的详细解释
危坠的解释
(1).犹危亡。《管子·牧民》:“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絶,我生育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致届 官渡 ,大歼丑类,俾我国家拯於危坠。” 宋 范仲淹 《再奏乞两府兼判议》:“国家当令大臣,各竭其力,以持危坠之势。”
(2).见“ 危堕 ”。
词语分解
- 危的解释 危 ē 不安全:危险。危殆。危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危难(刵 )。危如累(噄 )卵。 损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惊奇的:危言耸听。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 坠的解释 坠 (墜) ì 落,掉下:坠马。呱呱坠地。 往下沉:下坠。 系挂在器物上垂着的东西:扇坠儿。坠子(a.垂着的东西;b.流行于中国河南、山东的一种曲艺,如“河南坠坠”)。 笔画数:; 部首:土; 笔顺
专业解析
危坠(wēi zhuì)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危”与“坠”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濒临倾覆、摇摇欲坠的危险状态,多用于描述政权、社会或重大事物的崩溃风险。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词义解析
-
本义与引申义
- 危:本义指高处不稳(《说文解字》:「危,在高而惧也」),引申为不稳定、危险。
- 坠:本义为从高处落下(《说文》:「坠,从高陨也」),引申为衰败、丧失。
- 组合义:二者叠加强调从高危状态向彻底崩塌发展的过程,常见于描述政权瓦解(如「社稷危坠」)或社会动荡(如「天下危坠」)。
-
古籍用例
- 《汉书·贾谊传》:「天下之势方倒县……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文中暗喻长期积弊导致「危坠」之势)
- 《后汉书·皇甫规传》:「今臣还督本土,纠举诸郡,绝交离党,以拒谗慝……臣恐朝廷日危,社稷将坠。」(明确以「危坠」指政权存亡危机)
二、权威辞书释义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危坠」为:倾覆;衰亡。例证引《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注:此处语境暗含「危坠」逻辑)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义:指国家或重要事物面临崩溃。书证引《战国策·齐策六》:「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今王妒楚之不危也,而忘己之不危坠也。」(以对比强调「危坠」的紧迫性)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三、文化语境中的使用
该词具有鲜明的文言色彩,多见于历史文献与政论类文本,承载以下深层含义:
- 动态危机:强调从量变(危)到质变(坠)的不可逆过程。
- 责任指向:常与治国失当关联,如《管子·牧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危坠,我存安之。」(「危坠」与「安」对立,暗示治理责任)
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2.
-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古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 (汉)班固. 《汉书》[M]. 中华书局点校本.
- (战国)韩非. 《韩非子》[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网络扩展解释
“危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基于古代文献,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危亡
指国家或事物处于危险、濒临灭亡的状态。例如《管子·牧民》中提到“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意为百姓厌恶危难,君主应保障其安定。
又如《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中“俾我国家拯於危坠”,强调从危难中拯救国家。
-
危险的状态
部分文献(如、)提到“危坠”与“危堕”相通,可表示摇摇欲坠、不稳定的状态。例如清代诗词“雷吼石危坠”描述山石险峻欲坠的场景。
二、文献出处与用法
- 古代典籍
该词多见于政治、历史类文献,如《管子》《三国志》等,多用于描述国家存亡或重大危机。
- 诗词引用
元代揭傒斯诗句“迫逐见危坠”、清代陈宝琛“雪山危坠塔断卧”等,均以具象化场景表达危险或衰败。
三、近义词与相关词
- 近义词:危亡、倾覆、危殆
- 反义词:安定、稳固、兴盛
四、现代使用建议
“危坠”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学术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如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并参考权威古籍注释(如、)。
别人正在浏览...
安歌八贵笔录必然性推理嗶吱裁觚财齎晨昏陈疴车辙鸱甍饎人筹算床箦储能处堂燕鹊登览颠齿叠翮躲难方诸愤风惊浪膏润宫墨关领古稀黑狗脊褐衣不完魂不守宅鸡栗金躯瞌睡汉老死牖下帘钩连緜书李东阳厘卡麋醢民和木偶人恼駡沛腾佥尾其命维新青镫磬石人称软下疳散利上槛讪斤师吏説合思谟太阳糕天绘条形磁铁无正仙妓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