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杜甫的意思、杜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杜甫的解释

[Du Fu] (712—770) 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被公认为唐代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著有《杜少陵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是中国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被尊为“诗圣”。其名字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及文化内涵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条本义

  1. 专有名词释义

    杜甫作为历史人物专名,指唐代诗人杜甫。据《汉语大词典》定义:“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作以反映社会现实、忧国忧民著称。”

    名字解析:

    • 杜:姓氏,源于周代诸侯国杜伯后裔;
    • 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说文解字》释为“男子美称也”,常用于表字(如“子美”)。

二、文学地位与诗风

  1. “诗圣”的权威定位

    清代学者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价:“子美集开诗世界,为古今诗家之冠”,奠定其“诗圣”地位。其诗歌以“沉郁顿挫”为风格核心,深刻描绘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如“三吏”“三别”等代表作 。

  2. 现实主义典范

    其创作契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所述:“杜甫诗歌是唐代社会生活的史诗,开创了以时事入诗的传统。”


三、文化符号与成语衍生

  1. “李杜”并称的文化意象

    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首提“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后世以“李杜”代指中国诗歌巅峰。

  2. 成语“杜撰”的误读澄清

    虽民间有“杜甫撰写”引申为虚构之说(见《辞源》),但实际语源与杜甫无关,属民间附会 。


四、权威评价与历史影响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作被称为“诗史”。以下是关于“杜甫”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信息

二、生平经历

  1. 早年游历(35岁前)
    青年时期漫游吴越、齐赵等地,与李白、高适等诗人交游,形成豪放诗风。

  2. 困居长安(35-44岁)
    科举落第后寓居长安十年,生活贫困,写下《兵车行》《丽人行》等揭露社会矛盾的诗篇。

  3. 战乱流亡(44-48岁)
    安史之乱期间,亲历战火,创作《春望》《北征》及“三吏”“三别”等反映民间疾苦的经典作品。

  4. 西南漂泊(48-59岁)
    晚年流寓成都、夔州等地,生活困顿仍心系国事,代表作《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均成于此时期。

三、文学成就

四、思想与评价

注:若需了解杜甫具体诗作或历史细节,可参考《杜工部集》或权威文学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边郭偪剥滨海步负唱喏産育呈味车人纯诚脣舌当当點册杜诗風颶蜂衙風雨交加贯串观化听风古籀孩儿参黄縢酒欢哄慧力诲人不倦家景交援交查嘉贞襟冕僦椽妓衣激涌忌族倔僵举身牢固凉阁连石料鬼躐冒邻壁聋聩卵育鹿皮几蛮君美劭内宫年流戗戗迁延起役奇赢术沙劘十浆双珠鼠腹蜗肠曙更投卵击石头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