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混濛的意思、混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混濛的解释

模糊,不分明貌。《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天地间扯起了茫茫雨帐,远处的群山,近处的田野,一派混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混濛”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混濛”形容模糊、不分明的事物状态,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象(如雨雾、烟霭等)的朦胧感。例如《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的例句:“天地间扯起了茫茫雨帐,远处的群山,近处的田野,一派混濛。”

拼音与注音

出处与用法

  1. 文学引用:该词最早见于《人民文学》1981年的例句,描述雨幕中天地交融的模糊景象。
  2. 方言与扩展含义:在方言中,“混蒙”(与“混濛”可能混用)可表示“蒙混”或“混沌未开化的状态”,但“混濛”更侧重于视觉上的模糊性。

近义词与反义词

补充说明

需注意“混濛”与“混蒙”的细微区别:

若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权威词典解释,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或汉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混濛:含混模糊

混濛是一个汉字词语,含义是指事物模糊不清、不确定或是表达不清楚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混濛来形容一些信息、情感或思想不明确、不清楚的情况。

拆分部首和笔画

混濛的部首是水(氵)和感字旁(寸),构成了本字的左右组合。它总共有13笔,结构稍复杂。

来源

混濛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一书中,书中对其的词义解释为“浑浊、模糊”。后来经过演变和使用,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含义。

繁体

《混濛》这个词在繁体中的写法和简体中基本一致,只是字形稍有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混濛的字形略有不同。具体而言,古代写法中的混字多以“混”和“浑”两个字形代替,濛字则以“濛”和“蒙”两个字形代替。

例句

1.他的陈述非常混濛,我们还是无法理解他的真实意图。

2.这幅画画得非常混濛,令人难以辨认出具体的图像。

组词

混沌、混乱、混合、混杂等。

近义词

模糊、含糊、不清等。

反义词

明确、清晰、明确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