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襄的意思、七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襄的解釋

(1).謂織女星白晝移位七次。《詩·小雅·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鄭玄 箋:“襄,駕也。駕,謂更其肆也。從旦至莫七辰一移,因謂之七襄。”一說,“七襄,織文之數也。《詩》意謂望彼織女,終日織文至七襄之多,終不成報我之文章也。”見 明 周祈 《名義考·七襄》。 南朝 宋 顔延之 《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詩:“九逝非空思,七襄無成文。” 唐 康翊仁 《鲛人潛織》詩:“七襄牛女恨,三日大人嫌。” 清 鈕琇 《觚賸·石言》:“美人薄醉而酡顔,天孫七襄而錦文。”

(2).指織女星。 唐 杜審言 《七夕》詩:“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明 高濂 《玉簪記·重效》:“燈輝月朗,鵲度星橋會七襄,鸞笙鳳管吹悠揚。”

(3).指精美的織錦。 明 汪延讷 《廣陵月》第二出:“相公,這 李大人 所言非并非虛謬,真當行,怪不得製作精工絢七襄。”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八:“ 番禺 何夢瑤 工詼諧,為催租吏所窘,戲為<牛郎贈織女>雲:‘巧妻常為拙夫忙,多謝天孫製七襄。舊借聘錢過百萬,織來雲錦可能償?’” 吳有章 《清宮詞》:“花開 長樂 春光膩,早期寒戀七襄被。”

(4).謂反複推敲。 宋 範成大 《新作景亭程詠之提刑賦詩次其韻》之二:“報章遲鈍吾衰矣,終日冥搜謾七襄。”

(5).指反複推敲寫成的詩文。 清 龔自珍 《南歌子·自題近詞卷尾》詞:“七襄報我定何年?且喜南樓好夢七分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七襄是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天文與文學意象,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一、天文星象的本義

指織女星在白晝七個時辰内的移動軌迹。古人将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自卯時(5-7點)至酉時(17-19點)為晝,共七時辰。織女星在天空移動七次,故稱“七襄”。此說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大東》: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毛亨傳:“襄,反也。”鄭玄箋:“襄,駕也。謂更其肆也。從旦至暮七辰,辰一移,因謂之七襄。”

二、織作技藝的引申

因織女星名含“織”字,古人将星體移動拟人化為織布動作。“七襄”遂引申為反複織作、精工細制的絲綢紋樣。清代學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釋為:“織者以緯線往來七次而成布,猶織女星一日移七次。”

三、文學象征的升華

後世文人将“七襄”賦予多重意象:

  1. 時間流逝:如南朝江總《内殿賦新詩》:“織女今夕渡銀河,當見新秋停玉梭。”以織女停梭暗喻七襄辰移;
  2. 才思精妙:清代納蘭性德《浣溪沙》詞:“七襄機杼天孫錦,為寫回文寄阿誰”,喻詩文如天孫織錦般華美;
  3. 天道規律:《漢書·天文志》以星象喻人事,稱“七襄為經緯,象王政之有條理”。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1. 《詩經·小雅·大東》(中華書局點校本)
  2. 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中華書局,1989年)
  3. 《漢書·天文志》(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4.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七襄”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七襄”是一個源自《詩經》的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其解釋需結合古代文獻及文化背景:

  1. 天文現象:織女星移位
    原指織女星在白晝七個時辰(從早至晚)的位置移動。《詩經·小雅·大東》提到:“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鄭玄注解“襄”為“駕”,即更移位置,每日移動七次。明代周祈提出另一說,認為“七襄”指織女每日織錦七次卻未完成紋章,強調其徒勞。

  2. 代指織女星
    唐代詩詞中常以“七襄”直接指代織女星,如杜審言《七夕》中“天街七襄轉”,借星象喻七夕神話。

  3. 精美的織錦
    明清文學中引申為華美織物的代稱。例如明代汪延讷《廣陵月》用“精工絢七襄”形容織錦工藝,清代袁枚詩中亦以“七襄”比喻雲錦。

  4. 反複推敲的詩文(較少見)
    少數文獻中用于形容反複修改的創作,如南朝顔延之詩句“七襄無成文”,暗喻詩文雕琢。

總結
“七襄”本為天文術語,後隨文學發展衍生出神話、工藝及創作層面的比喻義,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到抽象的文化演變。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古典詩詞中多關聯織女傳說或織物之美。

别人正在浏覽...

哀摧百米暴骸八證冰魂素魄償墾出留出律處士差序辭狀從一而終蹴讨大吏刀州邸音東岡砘車婀娜妩媚宮神龜逆海熊含辛如苦合面紅叱撥化變歡噱戶調禍迫眉睫火烖绛紗系臂交叉火力腳劃船濟國擠害競标竟世進祀抗殿虧制離經敏核南北郊逆俦鎗旗千人針竊鈎輕財好士輕羁七拼八湊棄知羣朋色子盛服先生神乎神襟説家克計搜腸潤吻鐵探子同諾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