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脉口的意思、脉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脉口的解释

[the area on the wrist over the radial artery where the pulse is felt for dignosis] 即寸口。《灵枢·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

详细解释

中医切脉部位名。《灵枢经·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餘不足,平与不平。” 马莳 注:“右手寸部曰脉口,左手寸部曰人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肾气有时閒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气口者,营气之口,亦宗气之口也,一曰寸口,一曰脉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脉口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专业术语,主要应用于中医诊断和古代地理文献领域,其具体释义如下:

一、中医诊断术语

指手腕桡动脉搏动处,即寸口脉的诊察位置。

  1. 位置与功能:位于腕后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处,属手太阴肺经。中医通过触按此处脉搏的形态、频率、节律(浮沉迟数等)判断脏腑气血盛衰,是“独取寸口”诊法的核心部位。
  2. 典籍依据:
    • 《灵枢·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
    • 《难经·一难》:“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

二、古籍中的地理术语

指山脉或水系的出入口,强调地形关隘特征。

  1. 文献例证:
    • 《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山在南,上合下开……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水势急峻,故郭景纯《江赋》云‘虎牙桀竖以屹崒,荆门阙竦而盘薄’。”此处“荆门”即指山脉隘口(脉口)。
    • 明代地理文献常以“脉口”描述山势中断形成的天然通道,如“两山对峙如门,是为脉口”。

三、现代应用与定位

当代语境中,“脉口”主要用于中医领域,标准定位为:

“脉口”既承载了中医脉学“切脉独取寸口”的千年智慧,亦在古籍中记录了中国古代地理观察的精准描述,是汉语融合医学与地学的典型复合词。

网络扩展解释

“脉口”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脉口”原指脉搏跳动的部位,后引申为事物发展趋势或动态的比喻表达。例如,可描述社会现象或自然规律的变化方向。


二、中医术语解析(核心含义)

在中医理论中,“脉口”是切脉诊病的关键部位,具有以下特征:

  1. 别称与位置

    • 又名寸口、气口,位于手腕内侧桡骨茎突处的桡动脉搏动位置(即现代解剖学中的“寸口脉”)。
    • 中医将此处分为寸、关、尺三部,用于诊察不同脏腑的健康状态。
  2. 生理意义
    脉口属手太阴肺经,因肺朝百脉、主气司呼吸,故能反映全身气血及脏腑功能。《黄帝内经》提到:“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3. 临床应用
    中医通过对比脉口(右手寸部)与人迎穴(左手寸部)的脉象,判断阴阳平衡及疾病性质。例如《灵枢·终始》记载:“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


三、其他相关概念


“脉口”在中医领域的定义最为明确,是诊断学中的核心概念,其理论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等经典文献。若需进一步了解诊脉方法或历史渊源,可参考《灵枢经》或现代中医诊断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包程部曹不紧倡籍赤壁鏖兵黜辱此地无银三百两粗卤大前天凋坠断道黼黻文章附款腐音该号改捐干纪告老华盛顿麾叱忽漭肌肌积靡金糕九酘濬距抗涝科业老谬肋骨镣灶丽口凌歊台辚輑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民畴唔哝七宝莲池寝远汔再汔四劝解人员入理散阳哨箭劭劝事半功倍水调歌头庶戮桃圈通圣吐白凤退避猥惰危梁无门下无名之璞伍弄诬行谿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