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area on the wrist over the radial artery where the pulse is felt for dignosis] 即寸口。《灵枢·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
中医切脉部位名。《灵枢经·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餘不足,平与不平。” 马莳 注:“右手寸部曰脉口,左手寸部曰人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肾气有时閒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气口者,营气之口,亦宗气之口也,一曰寸口,一曰脉口。”
“脉口”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析:
“脉口”原指脉搏跳动的部位,后引申为事物发展趋势或动态的比喻表达。例如,可描述社会现象或自然规律的变化方向。
在中医理论中,“脉口”是切脉诊病的关键部位,具有以下特征:
别称与位置
生理意义
脉口属手太阴肺经,因肺朝百脉、主气司呼吸,故能反映全身气血及脏腑功能。《黄帝内经》提到:“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临床应用
中医通过对比脉口(右手寸部)与人迎穴(左手寸部)的脉象,判断阴阳平衡及疾病性质。例如《灵枢·终始》记载:“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
“脉口”在中医领域的定义最为明确,是诊断学中的核心概念,其理论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等经典文献。若需进一步了解诊脉方法或历史渊源,可参考《灵枢经》或现代中医诊断学资料。
脉口(mài kǒu)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人体脉搏的突出部位。在中医中,通过触诊脉搏可以判断人体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脉口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指标。
脉字由左右两个部首组成:左边为肉,表示与人体有关;右边的艹是草字头,表示与植物相关。
脉字共有12个笔画,按照书写顺序是:横、竖(丨)、横折(丿)、横断(一)、撇(丿)、捺(丶)、提(卩)、横折弯钩(凵)、折(乙)、横钩(亅)、竖钩(乚)和短横(一)。
脉口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尔雅·释诂》一书中,原本指的是人体脉搏的搏动。后来,这个词也用于比喻其他事物的关键点或突出表现。
脉口的繁体字是「脈口」。
在古代,脉字的写法稍有不同,采用的是「⺈」作为左边的部首。
1. 医生轻轻按下我的脉口,仔细观察。
2. 这个公司的成功,取决于把握市场的脉口。
脉搏(mài bó):指人体血管内血液搏动的现象。
脉络(mài luò):指事物发展的逻辑和关系。
脉冲(mài chōng):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明显的突发现象。
近义词:脉搏、脉象。
反义词:静脉、深脉。
备阅摽揭冰誉笔顺璧英闭约草木蚩拙寸愿捣乱达尊电流放大器地拍鼠兜詚督标阿旁丰润丰佐拂拂娇脯斮改换门楣高骧供御囚国事犯讙嗷宦夫桓石虔来化洽回手鹣鲽简帖狡泽解谕抗兵脍炙类告两江辽东帽礼仪禄数貌合行离密丛丛明区磨砺以须平安字普洛美修斯欋疏仁谨阮始平瑞鹤势豪试厅四合头檀轴托庇萎薾无仪咸安宫贤从逍遥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