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生硬。《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东坡一》引 宋 王直方 《直方诗话》:“余以谓圆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乾枯,能不失於二者之间,则可与古之作者并驱。”
(2).犹死板。《官场现形记》第四四回:“有两家老硬的,却板定一定要到年下再送,预先来借,竟其一毛不拔。”
根据多个来源的综合分析,“老硬”是汉语中的一个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总结如下:
生硬
指语言、态度或行为不够自然圆润,带有僵化或缺乏灵活性的特点。例如在文学评论中,常与“圆熟”对比,如“圆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乾枯”。
死板
形容做事固执、不知变通。例如《官场现形记》中描述某些人“板定一定要到年下再送,预先来借,竟其一毛不拔”。
搜索结果显示,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于文学或特定方言语境。如需更权威的释义,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老硬》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指的是人的性格或态度倔强、固执,不易被他人所劝说或改变。通常用来形容年长者或经验丰富者的固执。
《老硬》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老(⺼)和硬(石)。老的拆分部首是⺼,笔画为2;硬的拆分部首是石,笔画为5。
《老硬》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使用频率较高。在繁体字中,老和硬的字形写作「老」和「硬」。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老」的古代写法常见的有「老」和「耂」;「硬」的古代写法常见的有「硬」和「硬」。
1. 他年事已高,却依然对新事物持有固执的态度,真是老硬不可救药。
2. 我们再三劝说他改变主意,但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老硬。
老当益壮、东施效颦、闭门造车
固执、顽固、倔强
柔软、易融、随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