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义的意思、不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义的解释

[mean] 不合乎道义;不正当

这慈祥的面孔正是掩饰罪恶和不义的虚伪的面孔啊!——巴金《电椅》

详细解释

(1).不合乎道义。《国语·周语中》:“佻天不祥,乘人不义。”《史记·汲郑列传》:“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寧从諛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巴金 《电椅》:“这慈祥的面孔正是掩饰罪恶和不义的虚伪的面孔啊!”

(2).指不该做的事。《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孟子·公孙丑上》:“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3).指行不义之事的人。《吕氏春秋·荡兵》:“选士厉兵,简练桀雋,专任有功,以征不义。” 唐 杜甫 《遣怀》诗:“ * 讎不义,黄金倾有无。”

(4).古代刑律“十恶”之一。指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官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守丧期间作乐、穿吉服及改嫁等。见《唐律疏义·十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不义”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解析

“不义”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否定副词“不”与名词“义”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不符合道义、正义或道德规范的行为或状态。以下从词典学角度详细解析其释义、用法及源流:


一、基本释义与词性

  1. 形容词性:

    描述行为、事物或人违背正义原则或道德准则。

    :不义之财(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财物)、不义之举(违背道义的行为)。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标注为形容词,释义为“不合乎正义的”。

  2. 名词性:

    指代不道德或非正义的具体行为。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

    来源:《汉语大词典》收录其名词用法,释为“不合乎道义的事”。


二、古汉语源流与经典用例

“不义”的哲学内涵可追溯至先秦典籍,是儒家伦理的核心批判对象:

来源:以上经典用例见于中华书局点校本《四书章句集注》。


三、现代语境中的延伸语义

  1. 法律与道德层面:

    指违反公序良俗或法律法规的行为,如侵占财产、背信弃义等。

    :《刑法》中“侵占罪”条款对“不义之财”有明确界定。

  2. 社会评价用语:

    用于批判丧失诚信、损人利己的个体或群体。

    :“为不义之事者,终遭世人唾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大词典》对现代用法的释义补充。


四、权威辞书释义汇总

辞书名称 释义要点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不合乎正义的:~之财
《汉语大词典》 不合乎道义;指不合道义之事。
《古代汉语词典》 不符合道义;不应当。

核心语义

“不义”始终以“义”为价值尺度,批判一切背离社会伦理、公平原则的行为,既是道德判断的标尺,也是文化传统的价值锚点。

网络扩展解释

“不义”是一个汉语词汇,指不合乎道义、公正或道德规范的行为或态度。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一、基本定义

  1. 道德层面:指违背社会伦理、公平正义的行为,例如欺骗、剥削或背信弃义。
  2. 法律层面:古代刑律中,“不义”属于“十恶”之一,包括杀害上级官员(如刺史、县令)、学生杀害老师,或妻子在丈夫丧期不举哀、改嫁等行为。

二、经典文献中的用法

  1. 《国语》:“佻天不祥,乘人不义”,强调利用他人弱点行事即属不义。
  2. 《左传》:“多行不义必自毙”,说明长期违背道义终将自食其果。
  3. 《孟子》:“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体现儒家对道义的绝对坚守。

三、具体表现

四、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五、影响与反思

不义行为不仅损害他人权益,还会破坏社会信任,甚至引发法律制裁()。因此,儒家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倡导以道义为准则行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刑律中“十恶”的具体条目,可参考《唐律疏义》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近鞍马劳神安西四镇榜署采掘畅春园愁乡春醁撺箱麤词稻黍叠罗汉嫡子嘟呐恩军法曹感劝膏芗国艳汉宫河冯华东皇媪家步胶轮开白括发枯哑岚彩两叶力勤柳泉龙攒蒙尨木镳难爲情拈香蟠螭趺蓬首垢面鹏鶱披毛索黶迁都切中亲札绮绅雀蒙人列如兄如弟缫丝烧天火把审辨顺桓说媒朔雪舒扬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所有主泰加林淘河哓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