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带的意思、散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带的解释

丧服散垂于腰的麻带。《礼记·杂记上》:“大功以上散带。” 孔颖达 疏:“大功以上,散此带垂,不忍即成之,至成服,乃绞。”

衣带松散。《晋书·王徽之传》:“性卓犖不羈,为大司马 桓温 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散带"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面本义 "散"指解开、分散,"带"即衣带。《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礼记·问丧》篇,指"解去腰带以示哀悼"。《辞源》补充说明,古代丧礼中"散其衣带"是表达悲痛的仪节,与"括发"(束发)同为守丧标志。

二、引申象征 在魏晋文学中,"散带"被赋予隐逸意象。如《世说新语》记载嵇康"散带衡门"的典故,《古代汉语词典》指出其引申为"脱去官服,归隐田园"的代称。这与当时士人追求自然的风尚密切相关。

三、礼仪功能 《中国衣冠辞典》考证,周代丧礼制度规定"散带"为特殊形制的麻质腰带,宽度三寸,不系结而垂散,象征"哀毁骨立"的身体状态。该形制在《仪礼·丧服》中有详细尺寸记载:

$$ text{带制} = frac{text{腰围}}{5} times 3 $$

其中"腰围"指生前常服尺寸。

网络扩展解释

“散带”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其解释和来源如下:

一、丧服散垂的麻带

  1. 基本含义:指古代丧礼中未系紧、自然垂下的麻带,用于大功以上的丧服。这种形式体现对逝者的哀痛之情,不忍立即将衣带系紧,需等到正式成服时才整理。
  2. 文献依据:
    • 《礼记·杂记上》记载:“大功以上散带”,孔颖达疏释为:“大功以上,散此带垂,不忍即成之,至成服,乃绞。”
    • 这一用法体现了古代丧礼的仪制细节。

二、衣带松散的状态

  1. 引申含义:形容衣带未系、仪容不整的状态,常用来描绘人物不拘小节或生活洒脱的形象。例如《晋书·王徽之传》描述:“蓬首散带,不综府事”,指王徽之任参军时披头散发、衣带松散,不理会公务。
  2. 文化背景:此类描述多见于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记载,反映当时崇尚自然、不拘礼法的风气。

补充说明

部分低权威来源(如)提到“散带”作为成语表示“行为懒散”,但此用法缺乏经典文献支撑,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用,建议以传统释义为主。

别人正在浏览...

艾席暗碛剥猪猡臂搁不遑暇食采芹操断昌作冲州撞府达诂大荒大利稽定僧断子絶孙对讲敦比二红方上芳时俘级高録个体经济刮楹顾宠孤鳏好孬河汉桥萑苇荐导酱甀兼衣纪弦极壮距战课敛快手劳心苦思礼书龙漠龙虬某者泥马顷月穷览日积月累三相四线制善权诗节疏介说话客属篇死样活气逃疟阗委忝颜跳波佗负忘却完辑纬度地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