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的意思、常德的详细解释
常德的解释
谓始终不变的品德。《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復归於婴儿。”案: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常德”作“恒德”。 宋 欧阳修 《六一笔记·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宋 叶适 《宋邹乡墓志铭》:“盖性有乐地,身有常德,质合道,器合仁,不教而自至也。”
词语分解
- 常的解释 常 á 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 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网络扩展解释
“常德”一词具有双重含义,需从以下两个层面综合解析:
一、作为汉语词汇的哲学内涵
-
核心释义
指始终不变的品德或恒常的道德准则,源自《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原文通过“常德不离”“常德乃足”等表述,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坚守本心的处世哲学。如宋代欧阳修在《诲学说》中以玉喻人,指出“玉有不变之常德”。
-
延伸内涵
发展为成语后,特指为人处世一贯正直、坚守原则的品格。《查字典》解释其由“常”(持续)与“德”(道德)组合而成,强调道德操守的稳定性。
二、作为地名的历史渊源
-
城市概况
湖南省地级市,古称武陵、朗州,别称柳城,现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
名称演变
-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由朗州更名鼎州,后定名“常德”,取自《道德经》“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 寓意“上行德政,下安本分”,体现儒家治国理念与道家哲学的结合
-
文化象征
名字融合“常”(长久)与“德”(道德),既寄托对恒久美德的追求,也暗含城市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理念
注:如需了解常德方言等延伸内容,可查看相关搜索来源获取完整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常德》这个词是指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城市,也是该地的地级市。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以下是关于这个词的一些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常德》这个词的部首是“巾”,共有10个笔画。
来源:《常德》这个词的来源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关于“常德”这个地名的记载,但具体的来源已不可考。
繁体:《常德》这个词的繁体字是「常德」。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人们使用篆书或隶书来书写汉字。《常德》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具体的写法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例句:我计划下个月去常德旅游。
组词:常德市、常德人、常德风景区等。
近义词:常州、德阳,这两个词与《常德》在发音或意义上有些相似。
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与《常德》对应。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