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弃失的意思、弃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弃失的解释

丢失。《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唐 孔颖达 疏:“言奉持守於善道,弗敢弃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弃失"是由"弃"与"失"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中虽未列为独立词条,但可通过汉字构词法进行解析。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弃"指主动舍弃、丢弃的行为,如《韩非子》中"弃私家之事"即表此意;"失"则指非自主的丢失或遗漏,《说文解字》释为"纵也",强调客观状态的丧失。二者组合后,通常指因主动放弃而导致物品或机会的丧失,如《后汉书·郭丹传》载"弃失臣节"即为此类用法(来源:中华书局《后汉书》校注本)。

在语义层次上,"弃失"包含双重否定:既含主观舍弃的决断,又带被动失去的结果,较之单纯"遗失"更具行为主动性。该词在古汉语中多用于政论与训诂,如《资治通鉴》注疏有"弃失其本"的表述(来源:中华书局《资治通鉴》点校本),现代则常见于文献学领域,特指人为造成的典籍散佚现象。

网络扩展解释

“弃失”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弃失(qì shī)指丢失,强调因放弃、疏忽或未能妥善保管而导致失去某物。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词源解析

  1. 单字拆分:

    • 弃:意为“舍去、扔掉”,如“抛弃”“弃权”。
    • 失:指“丢失、违背或找不着”,如“遗失”“失约”。
    • 组合后,“弃失”隐含“因舍弃或疏忽而失去”的意味。
  2. 文献依据:

    • 源自《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唐代孔颖达注解为“弗敢弃失”,即强调对善道的坚守。

使用场景

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弃”的构字原理,可参考其甲骨文形态(逆产儿被丢弃的会意)。

别人正在浏览...

按决暗恋班首毕劫不脩蟾酥城旦书畜兽呆老汉当量刀刀客得儁恩结发憾纥刺星隔三差五公揖狗偷归诒合表黄后黄骝挟私金胜镌椠了乌船连翮流离琐尾溜之乎也緑蓁蓁纳坦牛革牛马相生牛头不对马嘴的出处敲膏吸髓樵甿秦稽惓切塞道商秋善为我辞少童时绥市庸守倅受耕瘦伶仃收歇束累死账松姿柳态损己利人趿拉板套路痛治顽矿苇绡下笔千言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