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的意思、差之毫牦,失之千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的解释

同“ 差之毫釐,谬以千里 ”。氂,亦作“ 釐 ”。《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氂,失之千里。”《旧唐书·魏徵传》:“此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一折:“俺父亲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掉在壕里,签了大腿。”《玉娇梨》第十二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着不到,满盘从起。”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
指开始时极微小的差错,最终可能导致巨大的错误或偏差。强调细节的重要性,警示人们要谨慎对待初始阶段的微小差异。

二、词源与演变

  1. 早期出处
    • 可追溯至《礼记·经解》:“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 《魏书·乐志》明确记载:“差之毫氂,失之千里”。
  2. 后世引用
    • 元代杂剧《襄阳会》、清代小说《玉娇梨》均沿用此句式。
    • 《增广贤文》将其收录为经典名句,进一步推广传播。

三、书写与读音

四、现实意义与应用

五、关联成语
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成语内涵相通,均强调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的意思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差距虽然只有微小的毫厘,但却可能导致失去千里之外的东西。它形象地表达了细微之处也同样重要的观念。

拆分部首和笔画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的拆分部首是“巳”和“牛”,拆分笔画为5画。

来源与繁体字写法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来源于古代的《孟子》。在繁体字中,成语的写法为「差之毫髦,失之千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成语《差之毫牦,失之千里》可以写作「差之毫犥,失之千里」。

例句

他们俩的成绩只相差了一分,但他因此失去了全额奖学金。可见,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组词

差距、差异、差遣

近义词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差别,丝毫不同;细微之差,造成巨大差异

反义词

不差之毫,得之千里;无差别,完全一致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