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偷曲的意思、偷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偷曲的解释

唐 元稹 《连昌宫词》:“ 李謩 擪笛傍宫墻,偷得新翻数般曲。”自注:“又 玄宗 尝於 上阳宫 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詰验之,自云:‘某其夕窃於 天津桥 玩月,闻宫中度曲,遂於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 长安 少年善笛者 李謩 也。’ 玄宗 异而遣之。”后常以此事入诗词戏曲。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一出,即言其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偷曲”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秘密窃取他人的音乐作品或曲谱,强调通过隐蔽手段获取原创内容的行为。

二、详细解释

该词由“偷”(盗窃)和“曲”(乐曲)组成,核心在于未经允许获取他人创作。其内涵不仅限于字面盗窃,还隐含着对技艺高超者的侧面赞赏——偷曲者需具备极强的音乐记忆或记谱能力。

三、出处与典故

源自唐代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唐玄宗在宫中创作新曲后,少年笛手李謩于天津桥偷听并记谱,次日竟在酒楼演奏此曲,令玄宗惊异。此事成为文人常用典故,见于诗词戏曲。

四、用法示例

  1. 文学创作:如元代王恽《乐府合欢曲》中“不忆李谟偷曲去,酒楼吹笛有新声”,暗指民间传播宫廷乐曲的现象。
  2. 现代引申:可类比当代音乐抄袭、盗版等侵权行为,但需注意语境差异。

五、文化影响

该典故反映了古代音乐传播的特殊方式,也侧面印证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李謩偷曲的行为虽属“窃取”,但因展现超凡技艺,在文学作品中常带有传奇色彩。

(注:如需查看更多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连昌宫词》及相关元曲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偷曲

“偷曲”一词可以拆分成“偷”和“曲”两个字,基本意思是指盗取音乐。其中,“偷”字的部首是“人”,总笔画数为九;“曲”字的部首是“曰”,总笔画数为九。

“偷曲”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原指偷盗别人的音乐作品或曲谱。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偷”字的繁体形式为「偷」,而“曲”字的繁体形式为「曲」。

以下是几个使用“偷曲”一词的例句:

与“偷曲”相关的组词有:偷窥偷盗偷拍

与“偷曲”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盗谱窃谱盗乐

与“偷曲”意思相反的词语有:创作原创创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