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为规范的戒条。 晋 潘岳 《******赋》:“遵义方之明训兮,宪女史之典戒。”
“典戒”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释义
指可为规范的戒条,即具有典范性质的警示或训诫。该词由“典”(法则、典范)和“戒”(警戒、告诫)组合而成,强调通过经典或规范来约束行为。
字义拆解
文献出处
最早见于晋代潘岳的《寡妇赋》:“遵义方之明训兮,宪女史之典戒。” 此处“典戒”指女史(古代女官)所遵循的礼仪规范。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强调传统规范的语境,例如教育、劝诫等场合,提示人们以经典为鉴、遵守规则。
“典戒”是融合法则与警示的复合词,既体现权威性规范,又包含对行为的约束意义,常见于古典文本及强调道德教化的语境中。
《典戒》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记载下来的戒律或法规,用以教导人们遵守。典戒通常是指宗教、教育或社会制度中的规定,具有指导行为的作用。
《典戒》的拆分部首是典(dian)和戒(jie)。典部的部首是八,笔画为10;戒部的部首是戈,笔画为7。
《典戒》这个词源于古汉语,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在繁体字中,典和戒的书写形式与简体字相似,没有显著的变化。
在古时候,典和戒的写法与现代汉字有些差别,但整体上还是可以辨认的。例如,典在古字中的写法类似于“八”字的上方加上一个横折,而戒则是由“戈”字左边多加了一个横折来构成。
1. 圣贤留下了许多典戒,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2. 教育制度下的典戒,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组词:典籍、典则、戒律、戒条。
近义词:法规、规章、条例。
反义词:纵容、宽容、放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