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穷辟 ”。贫穷偏僻。《淮南子·原道训》:“处穷僻之乡,侧谿谷之间。”《汉书·萧何传》:“ 何 买田宅必居穷辟处。” 宋 苏轼 《新城陈氏园》诗:“山城已穷僻,况与城相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严感遇》:“﹝ 严 ﹞居山中穷僻处,忍飢赋诗。”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她﹞就是跟 徐凤英 到 古北口 外收租时见过那险峻的山峦和穷僻的乡村。”
(2).贫困不遇。《战国策·韩策二》:“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 政 独安可嘿然而止乎?”
(3).指贫困不遇之时、地或人。 汉 王充 《论衡·艺增》:“言鹤鸣九折之泽,声犹闻於天,以喻君子修德穷僻,名犹达朝廷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 越王 ﹞乃使羣臣身问疾病,躬视死丧,不厄穷僻,尊有德,与民同苦乐。”
(4).谓诗风清苦,用字冷僻。《诗话总龟后集·苦吟》引 宋 魏泰 《隐居诗话》:“ 孟郊 诗蹇澁穷僻,瑑削不暇,苦吟而成。”
“穷僻”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óng pì,其含义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解析:
指地理位置或生活环境既贫困又偏远。例如:
形容人因贫困而不得志或未被重用。例如:
可具体指贫困的时期、地方或人物。例如:
部分文献提到其用于形容诗文风格苦涩、用词生僻。例如: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诗词及现代文献用例,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淮南子》《汉书》等原始文献。
《穷僻》是一个形容词词组,意思是贫困、偏僻或者粗鲁、乖张。
《穷僻》的拆分部首是穴 (xué) 和人 (rén)。
穴的笔画数是5画;人的笔画数是2画。
《穷僻》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取自于《论语·学而篇》中的一句话:“不教父之穷,不以子之穷。”表示不教导另一方面失去了对自己的担当责任。
《穷僻》在繁体字中为「窮僻」。
《穷僻》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是「匔僻」。
他的家境穷僻,但是他勤奋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 穷苦:贫穷困苦。
- 社区里的人生活条件很穷困,众人决定共同努力帮助他们。
- 穷寒:贫穷寒冷。
- 贫困:财力不够,生活拮据。
- 富裕:财富丰富,生活富足。
- 热闹:人群聚集热闹非凡,热闹非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