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政无方,没有政绩。《诗·小雅·十月之交》:“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后汉书·李燮传》:“ 续 在国无政,为妖贼所虏。” 唐 李翱 《平原郡王柏公碑》:“ 李道昌 无政,宜速得人以代之。” 章炳麟 《訄书·订文》:“国无政者,其出话不然,其为犹不远,官事民志,日以啙媮。”
“无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无政”由“无”(没有)和“政”(政治、治理)组成,本义指治政无方、缺乏有效的管理或政绩,常用来批评统治者或官员的治理能力不足。例如《后汉书》提到“续在国无政,为妖贼所虏”,即指官员治理不力导致祸乱。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四国无政,不用其良”,意为周边国家因无善政而未能任用贤才。唐代李翱的《平原郡王柏公碑》中,也用“李道昌无政”描述官员失职。
需注意,“无政”不等同于“无政府状态”。前者强调治理能力不足,后者指完全缺乏政府组织。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诗经》《后汉书》等文献来源,或通过汉典等工具书查询。
无政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没有政权、没有政府。
无政的部首是无,笔画数为4。
无政一词源自于《庄子·天下》篇:“无有诸政。”
无政的繁体字为無政。
古时候汉字写作無政。
1. 他们梦想着一个无政的社会,不受任何政府的约束。
2. 那个国家陷入了无政状态,人民生活在混乱和恐惧中。
- 无政府:没有政府的状态或思想。
- 无政府主义:主张废除政府,主张自由、平等的思想体系。
- 无政府状态:指没有政府的状态,缺乏秩序和管理的状态。
无权、无统治、无政权
有政、有政权、有政府
芭黎棒子糊涂杯蛇鬼车不瞬残客草测察判城洫踹坊春作除皮到得德煇登豆奠竁点灼顶括括饭瓮风牛风涛扶摇直上皋亭隔阔鼓险古雅合宜红事黄颔蛇画知贱劣间苗浄人巨溟坤隅括户林叟马口钱懋成妙墨内江市抢秋情憀清觞邛蒟铨席丧音扫锅刮灶神视蚀刻使効世誉疏圃碎折帑抹调风月歪点子祥华小衚衕小妹信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