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扫洒的意思、扫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扫洒的解释

见“ 扫洒 ”。


亦作“ 扫洒 ”。1.冲洗;洒水扫地。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造此剑之时, 赤堇之山 破而出锡, 若耶之溪 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后汉书·赵孝传》:“亭长先时闻 孝 当过,以有长者客,扫洒待之。” 宋 苏洵 《上皇帝书》:“刀锯之餘,必无忠良,纵有区区之小节,不过闈闥扫洒之勤,无益於事。”

(2).喻用武力平定廓清。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伏惟 唐 至陛下,再登太平,剗刮羣姦,扫洒疆土,天之所覆,莫不宾顺。”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腥羶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扫洒”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ǎo sǎ,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冲洗或洒水扫地
    指通过清扫、洒水等方式保持环境整洁。例如《后汉书·赵孝传》提到“扫洒待之”,即打扫干净以迎接客人。宋代苏洵的《上皇帝书》中,也以“扫洒”形容琐碎的日常劳作。

二、引申含义

  1. 比喻武力平定或廓清
    唐代文献中常以此词形容用军事手段清除敌人、稳定疆土。如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中“扫洒疆土”,杜牧《郡斋独酌》中“腥羶一扫洒”,均指通过武力平定动乱。

三、例句与用法

四、文献来源

该词在《越绝书》《后汉书》及唐宋诗文中均有使用,兼具生活与军事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扫洒

扫洒(sǎo sǎ)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思是用扫帚来清扫打理,使之干净整齐。它可以拆分为“扫”和“洒”两个字。

“扫”字的部首是扌,总共有6画。它是一个动词,表示用扫帚或其他工具使物体上的尘土或垃圾消除。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扫的字形略有差异,但笔画基本上保持不变。

“洒”字的部首是氵,总共有9画。它是一个动词,表示将液体或粉末等散布或撒向某个地方。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洒的字形与现在相比有所差异,但笔画基本上保持不变。

成语“扫洒”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鲁颂》中的《扬之水》:“维时维桢,洒扫田既。”意为及时洒扫田野。这个成语在古代多用于形容扫除房屋清理外面的清洁工作,后来也开始用于比喻整理思想或修身养性等方面。

在繁体中文中,“扫洒”这个成语的拼写保持不变。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扫”字与现在的稍有不同,是由“戒”和“帚”两个字组成的,而“洒”字则由“宀”和“洗”两个字组成。

例句:

他每天早上起床后喜欢扫洒一下房间,使得空气清新整洁。

组词:扫帚、扫地、洒水、洒脱

近义词:打扫、清理、净化

反义词:乱扫、脏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