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畦的两端。《礼记·郊特牲》“乡为田烛” 唐 孔颖达 疏:“六乡之民,各於田首设烛照路。”
田首指农田的边界或田地的起点,是划分土地范围的标志性位置。古代农耕社会中,田首作为土地管理的基准点,常用于确定耕作区域和权属界限,常见于地契、田亩记录等文献。
在部分文献中,“田首”与“田祖”相通,指农事之神或祭祀对象。例如《诗经·小雅·甫田》中的“田祖有神”,郑玄笺注:“田祖,始耕田者,谓神农也。”此处“田首”引申为农耕文化的信仰符号,象征丰收庇佑。
现代汉语中,“田首”一词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及方言。权威辞书释义如下:
“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以其室数制之。”
贾公彦疏:“封沟者,于田首为沟封土,以分界限。”
“凡开荒山泽田,皆须七月芟艾……至春而开,根朽省功。其田首,常留草芨护堤。”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释义依据《汉语大词典》(ISBN 9787543210011)、《辞源》(ISBN 9787100042123)等纸质权威辞书,并综合《周礼》《齐民要术》等传世文献考据。
“田首”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析:
根据权威词典和古籍注释,“田首”指田畦的两端()。这一解释源自《礼记·郊特牲》中“乡为田烛”的唐代孔颖达注疏:“六乡之民,各於田首设烛照路”,说明古人常在田首设置灯火照明,便于夜间耕作或仪式活动。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农耕术语,可查阅《礼记注疏》或《汉语大词典》等典籍,获取更系统的历史语料(来源:)。
棒子手暴躁备案闭密不见事不失毫厘裁复粲者长长昌乐扯里狲传钵袋触抵出尔反尔麤滞戴星道高望重点黛洞合端此废痼讽翫罘罔革留鞲马广宵关赏闳旷华旦槐绶画学结跏惊魂甫定兢兢干干钧容直开发银行苦痛利傍倚刀林虑浆临人流质露白地牛禄使门牀马道面折廷诤灭拂默默无声跑躁前庭悬鱼青镂管阕勾如水赴壑沙渚亡徒威迫文子同升无等雾聚香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