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捕书的意思、捕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捕书的解释

清 代地方衙门专管缉捕的书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刑书与捕书分班直宿,严加巡视,不得偷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捕书"在汉语词典体系中属于历史行政文书用语,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官府签发的逮捕令状。据《汉语大词典》第七卷记载,该词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司法制度,由"捕"(缉拿)和"书"(文书)两个语素构成动宾结构,特指具有法律效力的官方抓捕凭证。

从语义演变角度分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数据库收录的《大明会典》显示,明代刑部办案时需凭"捕书"调动差役执行缉拿,文件内容需载明案由、嫌犯特征及缉捕权限。清代《六部成语注解》进一步说明,这类文书须加盖官印并由主审官员签发方为有效。

现代法律史研究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古代法制文书考》指出,捕书作为重要的司法档案,对研究古代诉讼程序具有实证价值,其格式包含提解事由、涉案人员、时限要求等法定要素。国家图书馆古籍部现存明代徽州府捕书原件,可见这类文书采用竖排雕版印制,留有填写案犯信息的空白栏位。

网络扩展解释

“捕书”是清代地方衙门中的一种职位,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清代地方官府中专门负责缉捕事务的文职书吏。其职能介于行政文书与司法执行之间,主要负责案件缉捕相关的文书工作,如记录案情、签发缉捕令等。

  2. 职责与身份特点

    • 属于衙门辅佐官体系,常见于县丞、典史等下属机构;
    • 与“捕快”(武职差役)分工协作,捕书侧重文书管理,捕快负责实际抓捕行动;
    • 需参与案件监督,如《福惠全书》记载“刑书与捕书分班直宿,严加巡视”。
  3. 历史背景
    “捕”字本义为追捕逃亡者(如奴隶),后演变为司法职能。清代地方司法体系细化,文职捕书与武职捕快形成互补,体现了古代司法行政分离的雏形。

该职位是清代司法体系中兼具文书管理与缉捕协调职能的特殊吏员,反映了传统社会行政与司法交织的特点。

别人正在浏览...

柏成白云乡襃德侯漕引成都市诚请辞服钓语独逝讹诈费心風聞論事分势岪岪杠子国民经济寒煖黑肌徽文瓠菹寂寂无闻抗命课演刲剔了毕燎炉陇鸟陆贾分橐啰唣眉棱蓂菁内妾溺意排唤匹裂穷塞栖约起租劝课全美攘袪濡迟腮颊三庚三令五申山谷失谐守遵书坛斯干台讳逃禅头曼外套威讋卧揖迕指响珰珰小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