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燎鑪 ”。供烘烤或取暖用的炉子。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雄州 谍者常告,虏中要官閒遣人至京师造茶笼燎炉。” 宋 王安石 《书定林院窗》诗:“竹鸡呼我出 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鑪。”
亦作“ 燎鑪 ”。燎祭用的大火炉。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南壝门外,去坛百餘步,有燎炉高丈许,诸物上臺,一人点唱,入炉焚之。”
燎炉(liáo lú)是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日常用途的炉具
指供烘烤或取暖用的炉子。例如宋代苏辙《龙川别志》记载,辽国官员曾派人到北宋都城制作茶笼燎炉;王安石诗中提到用燎炉取暖的场景(《书定林院窗》),体现其日常实用性。
祭祀用途的大型火炉
特指燎祭仪式中焚烧祭品的大火炉。据《东京梦华录》描述,宋代皇家祭坛外设有高达一丈的燎炉,专人将祭品投入焚烧,以示对天地的敬奉。
补充说明
《燎炉》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用以炼炉元阳的火炉。
《燎炉》的拆分部首是火字旁,也就是火。它的结构是由六个笔画组成:横画、竖画、撇、捺、竖钩和横钩。
《燎炉》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离骚》中,该词在古代文人诗词中很常见。它形象地描绘了炉火燎炙的景象,引申为炽热的人世间。
《燎炉》的繁体写法为「熏爐」。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是有所不同的。以《燎炉》为例,其古代写法为「燎爐」。
1. 夜空中的星星宛如《燎炉》一般明亮。
2. 他的心如同一座《燎炉》,燃烧着无尽的热情。
1. 炉火纯青:形容技艺或才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2. 炽烈:形容火势很旺盛,引申为热情激烈。
3. 温暖:形容气温适宜人体,也可用来形容人心善良。
火炉、火炼炉、火炉子。
冷炉、寒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