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劝课的意思、劝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劝课的解释

鼓励与督责。《后汉书·卓茂传》:“是时 王莽 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 宋 范仲淹 《答手诏五事》:“更严著勉农之令,使天下官吏专於劝课,百姓勤於稼穡。”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文帝 时,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对努力发展生产的地主给予奖励。”参见“ 劝农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劝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鼓励与督促(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尤其强调官方对农桑之事的倡导、勉励与考核。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

  1. 劝(勸):

    本义为勉励、倡导。《说文解字》释:“劝,勉也。” 引申为鼓励、劝导。

  2. 课(課):

    本义为考核、督促。《说文解字》释:“课,试也。” 引申为征收赋税或督促劳作。

组合释义:

“劝课”即通过鼓励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百姓勤于农耕,体现古代重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劝课”指鼓励与督责农耕,多用于描述地方官员督导农业生产的行为。例如:“劝课农桑”即劝导百姓务农植桑。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28页)

  2. 《辞源》:

    释为“劝勉督促”,特指官府倡导农事,如《后汉书·刘般传》载:“郡国以官禁二业,至有田者不得渔捕。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可申敕刺史、二千石,务令实核,劝课有方。”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3. 《古代汉语词典》:

    强调其政策属性,即“官方鼓励农耕并考核成效”,如《宋史·食货志》:“诏州县劝课农桑,岁终考其殿最。”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三、历史语境与文献例证

“劝课”一词多见于史书政令,反映古代“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四、文化内涵

“劝课”不仅是一项经济政策,更承载儒家“重农恤民”的治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辞源》(商务印书馆)
  3.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4. 《汉书·食货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5. 《晋书·傅玄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权威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或图书馆查阅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劝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uàn kè,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但主流用法偏向于古代政治经济领域:

  1. 核心含义(主流用法) 指鼓励与督责,尤其用于描述古代官员对农业生产的督促与管理。该词常与“农桑”连用,如“劝课农桑”,强调通过政策引导和行政手段促进农业生产。例如:

    • 《后汉书》记载王莽时期设置官员“劝课农桑”;
    • 宋代范仲淹曾建议“严著勉农之令,使官吏专于劝课”。
  2. 引申争议含义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该词可指劝告停止学习,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历史典故(如李斯建议焚书)的特定解读相关,需谨慎使用。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或宋代政论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剌吉酒白棘半大宝瓶悲恓倍战卑子比意碧云霞不尴尬不祥之兆觇眺超超玄著乘客初凉爨下薪大渐盗竽奠牧恩荣并济斧碪甘节遘屯狗眼看人低贵宫欢恩毁节角箫假意结症疾忙巨相开绪空炁鲲壑懒货流瀁龙行虎变芒郎美器面势墨敕斜封七均轻贷琼阁雀箓蝚蠕儒缓沙梁升力神理审美趣味时亨运泰示弱水沴水宿山行闲苗肖翘下妾卸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