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晰敏捷。 晋 陆机 《荐张畅表》:“ 畅 才思清敏,志节贞厉。”《世说新语·品藻》“ 孙承公 云: 谢公 清於 无弈 ,润於 林道 ” 刘孝标 注引《陈逵别传》:“ 逵 字 林道 ……少有榦,以清敏立名。”《南史·萧推传》:“﹝ 推 ﹞少清敏,好属文。”《通典·职官十四》:“ 顾和 理识清敏。”
“清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īng mǐn,由“清”和“敏”二字组成,常用于形容人的才思或品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指“清晰敏捷”,强调思维、才思或品性的明快与敏锐。
引申意义
也可用于描述性格的爽朗果断 或处事的干练利落。例如《南史》记载萧推“少清敏,好属文”,既指文才,也含性格特质。
以上解析综合了古籍释义、现代词典及用例。如需进一步查阅,可查看相关文献或权威词典。
清敏是一个汉语词语,既是名词,又是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思维敏捷、心灵清明、言行举止清爽。
清敏的拆分部首是“氵”和“敏”,其中“氵”是水的偏旁,而“敏”则是一个独立的部首,它通俗地称为“撇提横”。整个词语共有10画。
清敏源于《周易·坎卦》中的“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清敏则无所尚?”的描述,意指心地清净敏感,没有什么是无法尚求的。融合在一起,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繁体的“清敏”用繁体字书写为“清敏”。
古时候,“敏”字的写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写法有“敐”、“敏”、“敃”等,而“清”的写法则比较固定,没有太多的变体。
1. 他的思维清敏,总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2. 小明虽然年纪小,但是他的领悟能力非常清敏。
清心、敏捷、清明、敏感、清爽、敏锐
聪明、机智、灵敏、敏捷、敏锐
怠惰、迟钝、呆滞、迟缓、愚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