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couple in one grave] 指夫妇合葬
并骨(bìng gǔ)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应用于丧葬习俗领域,其核心含义指夫妻或亲人去世后,将遗骨合葬于同一墓穴的行为。该词承载着中国传统伦理中“生同衾,死同穴”的家庭观念,强调生死相依的亲密关系。以下从语义、文化背景及权威来源进行阐释:
字义构成
合称即指将遗骨合并安葬的行为,常见于夫妻合葬,亦适用于直系亲属(如父母与子女)。
使用语境
该词多用于描述丧葬仪式中的关键环节,例如:
“夫妇二人先后离世,子女为其举行并骨仪式,合葬于祖坟。”
体现对家庭血缘延续与伦理秩序的重视。
并骨习俗根植于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与孝道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周代“合葬”礼制。《礼记·檀弓》载:“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表明其历史延续性。后世演变为: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定义:“将死者遗骨同葬一穴。特指夫妻合葬。” 收录于第1卷第1287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 参见: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中国殡葬史》(侯杰著)
详述并骨作为明清民间丧俗的实践,强调其“维系家族认同”的社会功能(第三章第二节)。
→ 参见:侯杰. 中国殡葬史·明清卷[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把已分葬的夫妻遗骨迁到一起安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89页)
→ 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 商务印书馆, 2016.
并骨是中国传统丧葬文化的重要实践,其语义聚焦于遗骨合葬的仪式行为,深层反映了家族伦理、生死观与宗法制度的文化交织。
“并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指夫妇合葬,即将去世的夫妻遗体共同安葬于同一墓穴。这一行为源于古代“生同衾,死同穴”的婚葬观念,象征夫妻关系的紧密与永恒。
在成语中,“并骨”可比喻人或事物关系紧密、不可分割(如的引申义),但此用法较罕见,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或方言用例,可参考词典来源(如、)。
迸奔崩薨冰天雪窑不辍不早当晚裁编昌德插座成寐尘思充足理由律代室大陆桥运输雕帐凡曹纷敷锋铄富奸福祚纲理给使官阁寒尘号牌桦烛徽徽汇集浑蛋家火家客郊里解究嗟味继日老衣领裌陆掠路头吕真人敏而好学明斯克密信木威仁谨三寸鸡毛讪声生僻师旅首告缩头缩脑踏车逃扬梯磴团凤推恕托拉斯晩暮偎拥崄特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