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日。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故名。 宋 程先 《锁窗寒·有感》词:“叹嘉会难逢,少年几许?纷纷沸鼎,负了青阳百五。”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二折:“今日正百五寒食,上坟的都是同乡共里。” 清 纳兰性德 《秋千索·渌水亭春望》词之一:“悠扬扑尽风前絮,又百五,韶光难住。”一说,寒食日在冬至后的一百零六天,故称“百六”。参见“ 一百五日 ”、“ 百六 ”。
百五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数字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一百零五,但在传统习俗中常作为寒食节的代称。以下从词典释义与文献用例角度分述:
数字本义
表示数量“一百零五”,属基数词。例如《史记·匈奴列传》载“百五兵”即一百零五件兵器,体现其原始计数功能。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8册,第1页
节气代称
特指冬至后第105日(即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别称。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古人以此日禁火冷食,纪念介子推。
来源:《辞源》(第三版)下册,第3472页
历法依据
古代以冬至为岁首推算节气,寒食节固定于冬至后105日。宋代庞元英《文昌杂录》考证:“清明前二日为寒食,盖冬至后百有五日。”这一计算方式源自《周礼》记载的“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习俗。
来源:《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89页
诗词意象
成为文人寄托时序感怀的经典意象。如元稹《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以“百六”(清明)与“百五”对举;周邦彦《琐窗寒·寒食》词“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更直接点明节俗特征。
来源:《全宋词》第二册,中华书局,1999年,第798页
异体表述
亦作“一百五”,如白居易《寒食夜》诗“四十九年身老日,一百五夜月明天”。明清方志中多记“百五”为寒食代称,如《嘉靖河间府志》载:“百五日,祭先茔,添新土。”
来源:《白居易诗集校注》卷十六,中华书局,2006年,第1253页
现代承袭
当代《现代汉语词典》保留“百五”词条,释义为“指寒食节”,但标注属书面语用法。民俗研究领域仍沿用该词指代传统寒食文化,如《中华节日民俗辞典》详述其源流。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5页
“百五”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百五”指寒食节,即冬至后的第105天。古代通过节气计算寒食节的时间,如宋代程先《锁窗寒·有感》中“负了青阳百五”即用此典。
寒食节是古代重要节日,需禁火冷食、祭扫先墓。宋代诗词中常用“百五”代指这一时段,如“韶光难住”暗含春暮时节的感慨。
提到“百五”可指“年龄超过五十岁”,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或高频引用,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建议以寒食节释义为主。
如需进一步了解寒食节习俗,可参考《汉书》《东京梦华录》等古籍。
伴奂碧磴别变鄙视长街短巷撑目赤石脂抽税淳淳促死大航倒泻典选彫题斗拱犊牛放虎自衞凤扇服输观试挂心鈎哈哄哄合计吼掷箭滴建筑学接耳交头宽贳梨英路子率幸卖摺锚机牧畜牌局旁射配婚牵时轻财好义穷新去取区野人文科学鋭景三献玉神龛神藻十六族狮子手钞霜禽竖拂説法台丝恩发怨速效肥料肃雝跆藉倜倜无羽箭心荡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