勍寇的意思、勍寇的详细解释
勍寇的解释
强敌。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坚守四旬,上下力屈,受陷勍寇,士师奔扰。”《宋书·宗室传论》:“ 烈武王 览群才,扬盛策,一举磔勍寇,非曰天时,抑亦人谋也。”
词语分解
- 勍的解释 勍 í 强:勍敌。强大。 笔画数:; 部首:力; 笔顺编号:
- 寇的解释 寇 ò 盗匪,侵略者,亦指敌人:盗寇。贼寇。 侵略者来侵犯:寇边。 姓。 笔画数:; 部首:宀;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勍寇”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勍”和“寇”两个部分组成,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
勍(qíng)
- 含义:表示“强、有力”。形声字,从“力”,“京”声,本义与力量相关。
- 常见搭配:如“勍敌”(强敌)、“勍盗”(强寇)等。
-
寇(kòu)
- 含义:指“强盗、侵略者”或“敌人”。会意字,从“宀”(房屋)、“元”(人)、“攴”(持械击打),本义为入侵者。
- 引申义:可作动词,表示“侵犯”(如“寇边”)或名词“外敌”(如“海寇”)。
-
组合义
- 勍寇:指“强敌”或“强大的侵略者”,常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难以抗衡的对手。
二、文献用例
- 南朝宋·颜延之《阳给事诔》:“受陷勍寇,士师奔扰。”
- 《宋书·宗室传论》:“一举磔勍寇,非曰天时,抑亦人谋也。”
(注:以上用例均出自古典军事或历史文本,强调敌方势力的强大。)
三、扩展说明
- 近义词:勍敌、强寇、劲敌。
- 反义词:弱旅、残兵。
- 文化背景:该词多用于古代战争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可见于历史小说或学术研究。
如需进一步了解字形演变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或搜狗百科()的详细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勍寇
勍寇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指凶恶的盗贼,专指横行乡野的贼寇。
拆分部首和笔画
勍寇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勹(包字旁)和寇(害字旁)。勹部表示包裹,寇部表示盗贼。在常用汉字中,勍寇的总笔画数为20。
来源
勍寇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用来形容当时长江一带的盗贼横行。
繁体
勍寇的繁体字为「降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勍寇的写法有所变化。根据《康熙字典》收录的字形,勍寇的古字形为「勍寇」,其中「勍」字的上方有三个点,表示火焰,寓意凶恶、暴行之意。
例句
1. 这片乡野被勍寇荼毒,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中。
2. 英雄义士们奋起抵抗勍寇的侵扰,保卫了家园。
组词
勍暴、勍寇横行、扫荡勍寇
近义词
亡命之徒、强盗、土匪
反义词
义士、忠诚、正直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