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减少自己所有之物分送他人。《东观汉记·孔奋传》:“ 奋 篤於骨肉,弟 奇 在 雒阳 为诸生……每有所食甘美,輒分减以遗 奇 。”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一:“盘飱老夫食,分减及溪鱼。”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矧僕所求不多,公乃曰亦不易致,即当分减;然必若易致,则已自致矣,安能烦於公?”
(2).指从中拿出一部分来。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茶盐商税之入,但分减商贾之利耳,行於商贾,未甚有害也。”
“分减”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减少自身所有,分送他人
指主动缩减自己的财物或资源,将其分享给他人。例如《东观汉记·孔奋传》记载,孔奋将食物分给弟弟,体现了这一含义。唐代杜甫的诗句“分减及溪鱼”也通过分鱼行为,展现了这种分享精神。
从中抽取一部分
侧重于从整体中取出一部分使用或分配。如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分减商贾之利”,即指从商业利润中抽取部分作为税收。
“分”指分开、划分,“减”表示减少,组合后强调“通过分割减少自身所有以利他”的行为逻辑。该词体现了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互助共享的价值观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东观汉记》《唐摭言》等文献原文。
《分减》是一个动词词语,表示把整体事物分成几部分或减少事物的数量。它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分别是“刀”和“并”,其中“刀”代表分割、切割的意思,“并”代表合并、减少的意思。
《分减》的拆分部首是“刀”和“并”。其拆分后的笔画数分别为2画和8画。
《分减》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而来。在繁体字中,其形状与简体字相似,没有本质区别,仍然是由“刀”和“并”两个部首组成。
在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分减》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形态依然是以“刀”和“并”为基础。
以下是一些使用《分减》的例句:
与《分减》相关的一些组词有:
与《分减》相关的近义词有“分割”、“切割”等,而它的反义词可以是“合并”、“增加”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