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阶的意思、加阶的详细解释
加阶的解释
晋升官阶。《魏书·卢同传》:“吏部加阶之后,簿不注记,缘此之故,易生侥倖。”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持法》:“ 履霜 曰:‘准令当刑能申理者,加阶而编入史,乃侍御史之美也。’”
词语分解
- 加的解释 加 ā 增多:增加。追加。加倍。加封。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加注解。加冕。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加法。 施以某种动作:加以。不加考虑。 使程度增高:加工。加强。加剧。 超过:加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
- 阶的解释 阶 (階) ē 为了便于上下,用砖石砌成的或就山势凿成的梯形的道:阶除(台阶)。阶墀(台阶)。阶级。阶下囚。台阶。 等级,层次:阶层。官阶。军阶。音阶。 凭借:阶缘(凭借,依附)。 由来:阶祸。 途径
专业解析
"加阶"是一个古代官制术语,主要指官员在原有官阶(品级)的基础上获得晋升或提升。
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
核心含义:晋升官阶
- "阶"指官员的品级级,如唐代的散官阶(从一品到九品,各有正从上下之分)。"加阶"最直接的意思就是给官员增加(提升)其官阶等级。这通常意味着官员的地位、待遇(俸禄、服饰、礼仪等)也随之提高。来源:古代职官制度通释类典籍。
-
历史背景(以唐代为例):
- 在唐代官制中,官员的"阶"(散阶)与"职事官"(实际职务)是分离的。"加阶"通常指提升散官阶位。散阶代表官员的资历、身份和待遇等级,职事官则代表实际权力和责任。一个官员的散阶可能高于或低于其职事官的品级。来源:唐代典章制度研究。
-
使用场景与原因:
- 考绩优异: 最常见的原因是官员在任期考核(考课)中成绩优异,达到晋升标准,朝廷会给予"加阶"的奖励。来源:历代考课制度研究。
- 特殊功勋: 官员因立下显著功劳(如军功、治河有功、提出重要建议被采纳等),皇帝或朝廷会特旨"加阶"以示褒奖。
- 恩荫或特恩: 在皇帝登基、册立太子、举行大典(如封禅)等特殊时刻,朝廷有时会普遍给官员"加阶"以示普天同庆。来源:古代恩荫制度研究。
- 资历累积: 达到一定年限且无过失,也可能按规定获得阶位的提升。
-
与相关术语的区别:
- 进阶: 与"加阶"意思非常接近,常可互换使用,都指官阶的提升。
- 加官: 指在官员原有职务之外,再授予其一个(通常是荣誉性的)官职或爵位,如"加开府仪同三司"、"加太子少保"等。"加官"不一定直接对应"阶"的提升,但常伴随待遇提高。
- 晋爵: 指提升爵位等级(如公、侯、伯、子、男),与提升官阶(品级)不同。
- 迁职: 指调动或提升实际担任的职务(职事官)。
"加阶"特指中国古代官员在代表其身份等级的"散阶"(或类似品级制度)上获得提升。这是朝廷对官员功绩、资历的一种重要奖励方式,直接关联其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它主要发生在官员考绩优秀、立有功劳或遇到国家庆典等场合。理解"加阶"需置于古代品阶勋爵等复杂的官僚等级制度背景中。来源:综合古代官制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加阶”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加阶(jiā jiē)指“晋升官阶”,即通过提升官职等级来获得更高的地位或权力。这一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主要用于描述官员的职务晋升。
二、词源与引证
-
古代用法
- 源自《魏书·卢同传》:“吏部加阶之后,簿不注记,缘此之故,易生侥倖。”此处指官员晋升后未及时记录,导致管理疏漏。
- 唐代刘肃《大唐新语·持法》提到:“准令当刑能申理者,加阶而编入史,乃侍御史之美也。”意为通过公正执法获得晋升资格。
-
构词分析
- “加”表示增加或提升,“阶”指等级或官阶,组合后强调“逐级提升”的过程。
三、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加阶”可延伸至更广泛的领域:
- 个人发展:如学习、职业晋升中的逐步提升。
- 组织成长:形容企业、团队等通过积累实现升级。
四、相关扩展
总结来看,“加阶”既保留了古代官阶晋升的核心含义,也在现代语境中扩展为对多层次进步的概括性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白屋寒门本体变颜变色弊人不勾秤鈎从列带傍淡月倒好电化教育吊桥扼腕叹息妇道家恭迎诟让行商豪宗鹤天回敬活人书见贻角招锦幕迥超急于事功击征开肇啃气狂接舆来翰烈汉六一泉轮窑轮轴没成梱抹厉狞恶牛蓑驽下耦居敲定启居清庙清声乞师却弃群机取适屈信日种声咳受禅台四季调四库宿殃特胜伟辞献纳院仙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