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率鲁莽。 明 袁宗道 《巡抚福建右副都御史传野司公墓志铭》:“媿余当时酬答疏莽,不能秋毫有所助发。”
疏莽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言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行为或性格粗疏鲁莽、缺乏细致考量。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解析其详细释义与用法:
本义
“疏”指粗疏、不周密,“莽”指鲁莽、冒失,二字组合强调行事草率、欠深思熟虑。
例证:
“其人性情疏莽,常因轻率致祸。”
(形容人性格急躁冒进,易因草率行动招致过失。)
引申义
可延伸形容言语或文字表达粗糙、缺乏润饰。
例证:
“此文辞句疏莽,未加推敲。”
(指文章语言粗糙,未经细致打磨。)
多用于批评性描述,含贬义色彩,常见于评价性格缺陷或行为失误。
隐含对“缺乏修养”或“不负责任”态度的否定,如《汉语大词典》释为“粗率鲁莽”。
《朱子语类》(宋代儒学著作):
“若疏莽而言,便是妄发。”
(指说话不经思考即为轻妄。)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卷四十二。
清代笔记《阅微草堂笔记》:
“疏莽之夫,岂足与谋大事?”
(批评鲁莽之人不堪重任。)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版,卷十。
词汇 | 侧重点 | 差异 |
---|---|---|
疏莽 | 行为草率欠思虑 | 强调“粗疏+鲁莽”双重性 |
粗疏 | 细节处理不精细 | 偏重疏忽大意 |
鲁莽 | 行动冲动欠谨慎 | 突出冒失冲动 |
权威参考来源:
“疏莽”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hū mǎng,其核心含义是粗率鲁莽,形容人行事不够细致、缺乏谨慎的态度。
基本释义
指行为或性格上的粗心、鲁莽,常带有批评意味。例如:“疏莽之人易因疏忽酿成大错。”。
单字拆解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批评他人或自省时使用。例如明代袁宗道在墓志铭中写道:“媿余当时酬答疏莽,不能秋毫有所助发。”。
近义与关联词
近义词包括“粗疏”“鲁莽”,反义词则为“缜密”“细致”。如“人具中才而心思缜密,即中才有用”(对比疏莽的负面评价)。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具体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板定半涂而废濒危物种补辑乘方驰目从善若流地窑耳治非洲高蹻个儿光荣花轨范师归根结蒂鸿延建櫜监户艰难简则见阵金虎符金章紫绶就款积悟抗兵阔论莨纱连仍灵圣鸬鷀罗甸蛮僿马舞闹了归齐闹年成蹑足泞滑鲵鳅砰宕軿辎潜谋庆期麴王屈尊濡泃生皮慎虑士望书带算账逖慕偷堕外重王扬微杀误谬享会闲接小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