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青汗的意思、青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青汗的解释

即青简。借指史册。古代用竹简记事,制简须用火烤,去竹汗,取其易书,且可免虫蛀,因称“青汗”或“汗青”。 宋 王庭珪 《张持操携徐献之侍郎书见访》诗:“君家人物照青汗, 曲江 犹识胡雏乱。” 元 王逢 《奉寄赵伯器参政尹时中员外五十韵》:“青汗三千牘,丹心一寸诚。”参见“ 汗青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青汗"一词在汉语历史语料中属于生僻用法,现代权威词典未收录其独立词条。《汉语大词典》(第11卷)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均未将其作为固定词汇进行释义,但在古籍文献中存在零星记载。

从构词法分析,"青汗"可拆解为两个单字义项:

  1. 青:本义指草木初生的颜色,《说文解字》释为"东方色也",引申为黑色、年轻等义
  2. 汗:原指人体汗液,《玉篇》载"汗,人液也",后衍生出"汗青"等文化典故,特指竹简制作工艺

在唐代李贺《昌谷诗》"苔色青汗湿"的用例中,"青汗"描述青苔被露水浸润的状态,此处"汗"取湿润之意,构成偏正结构的临时搭配。明代《本草纲目》石部提及"绿青石"时,有"其石状如白青,又名青汗"的别称记录,属于矿物异名现象。

该词未被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吸收,建议使用者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语义指向。若需表达类似概念,可优先选用"青绿""碧露"等规范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青汗”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书写材料及历史记载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青汗”即“青简”,借指史册。古代用竹简记录历史时,需先将竹片用火烤干水分(去除竹汗),以便书写且防止虫蛀,因此竹简被称为“青汗”或“汗青”。

  2. 制作工艺背景

    • 竹简加工:竹片未经处理时含有水分(“汗”),需火烤干燥后才能书写,称为“杀青”或“汗青”。
    • 防蛀功能:此工艺不仅便于书写,还能延长竹简保存时间,避免虫蛀。
  3. 文学与历史中的运用

    • 宋代王庭珪在诗中提到“君家人物照青汗”,以“青汗”代指家族显赫事迹载入史册。
    • 元代王逢亦用“青汗三千牘”形容文献浩繁,强调历史记载的重要性。

关联词汇

小结

“青汗”是古代对竹简的别称,因制作工艺得名,后演变为史册的代称。其用法多见于诗词或历史文献中,现代语境下更常用“汗青”一词。

别人正在浏览...

卑局北人悲喜剧边钥别作良图鼻饮伯祖妣掺和琛币冲天炮鹑贲刺斜里淡食弹文刁词迭香英斗酒学士独速独惟泛阶改辕易辙革故公用事业构塼故宫博物院规望合亲慧寂甲文急管繁絃继卿肌石刊镂连边两妃两头三面楼敌没情没绪濛汜逆耳帔服批扺墙花路柳钳扭蘧伯玉曲里拐弯的穣穣如嫂桑朴身后识方干市井子师事私瘗摊饭坦谩痛定外江佬违顺相庄遐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