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求向鬼神祷告。《论语·述而》:“子疾病, 子路 请祷。” 邢昺 疏:“ 孔子 疾病, 子路 告请祷求鬼神,冀其疾愈也。”
(2).祈祷。《后汉书·质帝纪》:“郡国有名山大泽能兴云雨者,二千石长吏各絜齐请祷,竭诚尽礼。”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罗愿》:“ 鄂州 大旱, 愿 立日中请祷,致疾而卒。”
"请祷"是汉语中具有宗教仪式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特定仪式向神明提出诉求。根据《汉语大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22)收录,该词包含两层构成:"请"表示恭敬地请求,"祷"特指宗教性祈祷行为,组合后形成"以仪式化方式请求神明护佑"的完整语义。
从历史语义演变考察,该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记载的"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汉代郑玄注疏中将相关仪式统称为"请祷"(《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2015)。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7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4)中,该词被明确界定为"宗教信徒通过特定仪轨向信仰对象表达诉求的行为"。
该词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三个典型特征:一是必须依托既定的宗教仪轨,如佛教的诵经、道教的斋醮;二是包含具体诉求内容,既有消灾解厄的被动祈求,也有感恩还愿的主动表述;三是需要借助特定媒介,包括但不限于香烛、祷文、法器等(《中国宗教礼仪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情节中,就详细描写了贾府通过请祷仪式驱除邪祟的完整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语言使用中该词出现语义扩展现象。2023年《社会语言学年度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指出,在网络语境下,"请祷"衍生出"集体表达美好祝愿"的泛化用法,如社交媒体发起的"为灾区请祷"话题,但这种用法尚未被权威辞书收录。
“请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请求向鬼神祷告
指通过仪式或言辞向神明、祖先等超自然力量提出请求,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论语·述而》记载,孔子生病时,弟子子路曾“请祷”,即请求通过祷告为孔子祛病。这种行为通常带有祈求庇佑或解决困境的目的。
广义的祈祷行为
泛指一切形式的祈祷活动,不一定局限于“请求”,也可能包含感恩、忏悔等。如《后汉书》提到地方官员在旱灾时“洁斋请祷”,即通过虔诚的仪式向神灵祈雨。
补充说明
艾艾邦翰便索裱工襞褶不安分猜惑蚩旗宠厉葱海堤夫堤火鄂舟附会赶趟高姿态姑苏台嗥啸横徂横术皇都花鸟使互讦魂丧神夺结诰禁近语鸡西市栞奠扣屎盔子灵术离校生律手慢率妙墨迷谬冥豫拿错黏吝缴绕盘璞漂溢批隙导窾汽轮发电机穷冬湫淤散乱拾遗补阙守经达权説言殊形踏船胎袭条石位宦委予畏讋温理罅漏香窟啸吒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