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册的意思、宝册的详细解释
宝册的解释
帝王用于上尊号或册立、册封的诏册。 南朝 梁简文帝 《菩提树颂》:“宝册葳蕤,帝图掩映。”《新唐书·礼乐志三》:“宜以新諡宝册告於陵庙可也。”《宋史·礼志十一》:“谨遣使 王溥 、副使 李涛 奉宝册,上尊諡曰 简恭皇帝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胡忠安》:“贵妃贤淑如此,宜授宝册。”《清史稿·仁宗纪》:“上驻蹕 盛京 ,诣宝册前行礼。”
词语分解
- 宝的解释 宝 (寳) ǎ 玉器,泛指珍贵的东西:宝贝。宝剑。宝物。宝藏(刵 )。国宝。财宝。珍宝。传(俷 )家宝。如获至宝。宝贵。 帝王的印信,借指帝位:宝座。登大宝(皇帝登基)。 敬辞,用于称别人的,宝地。宝
- 册的解释 册 è 古代称编串好的竹简,现在指装潢好的纸本子:纪念册。花名册。画册。 量词,指书籍:一册书。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书或封爵的诏书:册文(文体名,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简称“册”)。册命
专业解析
“宝册”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主要在古代典籍和官方文书中使用。其详细解释可从以下角度进行阐述:
-
核心含义:
- 帝王用于册立、册封或祭祀的诏书文书。这是“宝册”最核心、最常用的含义。“宝”字凸显了此类文书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神圣性,“册”则指明了其载体形式(古代用竹简或玉版编缀成册)。它特指由皇帝颁发,用于重大典礼如册立皇后、太子,册封王侯,或祭祀天地祖先等场合的正式官方文件。其内容代表着皇帝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具有法律效力。
-
引申含义:
- 象征皇权或国家政权的印玺、符命。有时“宝册”也泛指代表帝王权力和天命所归的印玺或符信。例如,“传国宝册”即指象征正统皇权的传国玉玺及相关的册命文书。
- 指代册封的仪式或行为本身。在一些语境中,“宝册”可以借指举行册封大典这一行为或仪式。如“行宝册之礼”即指举行册封典礼。
-
字源与构成:
- 宝 (bǎo):本义指珍贵的玉石、货币等,引申为珍贵、贵重、珍爱、帝王的等义。在“宝册”中,主要取其“帝王的”、“神圣的”、“珍贵的”含义,强调文书的权威性和重要性。
- 册 (cè):本义指古代用竹简编串而成的书简,后泛指文书、簿籍、诏书等。在“宝册”中,明确指代一种正式的官方文书形式。
-
典籍例证与文化内涵:
- 该词多见于史书、诏令集及典章制度文献中。例如:
- 《宋史·礼志》中常有关于册立皇后、太子时“命使奉宝册”的记载。
- 历代帝王在登基、封禅、祭祀等重大国家典礼时,常需制作和颁布相应的“宝册”。
- “宝册”一词蕴含着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的政治理念、严格的礼制规范以及“天命所归”的正统观念。它是皇权合法性和国家重大礼仪活动的物质载体与象征。
“宝册”特指中国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册封(如册立皇后、太子,册封诸侯王)或重大祭祀典礼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象征意义的官方诏书文书。其核心在于体现皇权的神圣权威和国家典礼仪式的庄重性。字面上,“宝”强调其尊贵与权威,“册”指明其文书形式。该词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礼仪文化和皇权象征的重要词汇。
参考来源:
-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等权威汉语工具书对“宝册”条目的解释。
- 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及用例参考了《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及《二十四史》中关于典章制度(如《礼志》、《舆服志》)的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宝册”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 帝王诏册(主流含义)
指古代帝王用于册封、上尊号或册立的重要文书,通常以贵重材质制成,代表皇家权威。如南朝梁简文帝《菩提树颂》提到“宝册葳蕤”,《新唐书》记载新帝谥号需用宝册告祭宗庙。
二、延伸用法
2.珍贵文献的比喻(少数语境)
部分辞书将其引申为比喻珍贵典籍或重要著作,如查字典网页提到“形容珍稀文献或高价值作品”。但这种用法多见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比喻,非历史文献中的常见含义。
三、补充说明
- 字形构成:“宝”强调贵重,“册”指古代文书载体,合称突显文件的权威性。
- 使用场景:古代多用于皇家仪式(如《宋史》记载册封贵妃用宝册),现代引申义常见于文化领域比喻经典著作。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语境判断其含义,历史文献中优先采纳帝王诏册的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暗纠跛躄波蹅不痴不聋才疏计拙参弹俦似愁郁郁畜财春坊春意盎然楚王城磋切打滚蹈仁鼎跃騑騑胏石风媒花風清月朗分题黂烛告祢国交海飓慌急汇寄较固浃髓沦肌揭举机慧禁佅寄应爵跃阚阚恪遵旷场龙骖满清末造冒天下之大不韪耐受力馁魂鸟囮盘盘国飘虀呛白跂立琼琼其他诠藻儒户生搏寿毫四出司民田册尪纤问途无碍道场无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