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元气的本原。《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狶韦氏 得之,以挈天地; 伏戏氏 得之,以袭气母。”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气母,元气之母也。” 唐 李白 《大猎赋》:“粤若皇 唐 之契天地而袭气母兮,粲五叶之葳蕤。”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七:“扶养心神朝碧落,招回气母守 丹丘 。”
(2).虹的别名。参阅 宋 陶穀 《清异录·天文》引《博学记》。
“气母”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气母”指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即“元气之母”。这一概念源于道家哲学,强调宇宙初始混沌状态的根源性力量。
文献例证
自然现象代称
在宋代陶谷《清异录·天文》中,“气母”被用作虹的别称,可能因虹的形态与“气”的流动感相关。
文化关联
这一用法多见于古代诗文,例如清代钱谦益的诗句“招回气母守丹丘”,将“气母”与自然景观结合。
总结
“气母”既可指代抽象的宇宙本源(哲学概念),也可用于具象的自然现象(虹的别称)。其含义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判断,主要见于道家经典和古代文学作品。
《气母》这个词是汉语词汇中的一个术语,通常用来指代可以发出声音的喉音或辅音。在语音学中,气母是一个音素的分类,它不同于其他韵母和半母,而是通过喉腔和气流的调节来发出声音。
《气母》这个词的部首是气(气旁),共包含8个笔画。
《气母》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它由“气”和“母”两个字组成。在繁体字中,气母的写法为「氣母」。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气母的形状与现代汉字略有不同。例如,在篆书中,气母的写法为「氣父」。
1. 他的发音很准确,没有任何一个气母被发错。
2. 学习发音时,要注意区分不同气母之间的发音差异。
气流、气味、气囊、母语、母亲
辅音、声母
韵母、半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