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祀的意思、格祀的详细解释
格祀的解释
古代祀求六气和顺的祭礼。《尚书大传》卷三:“六沴之礼,散齐七日,致齐新器絜祀用赤黍,三日之朝,于中庭祀四方,从东方始,卒于北方,其祀礼曰格祀。”
词语分解
- 格的解释 格 é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击,打:格斗。格杀。 推究:格
- 祀的解释 祀 ì 祭:祭祀。祀天。祀祖。 中国殷代指年:十有三祀。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格祀”是古代一种祈求六气(指自然界的六种气象或元素)和顺的祭祀礼仪,主要目的是通过特定仪式调和自然力量,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
根据《尚书大传》记载,格祀属于“六沴之礼”的一部分,需通过严格的斋戒、洁净祭器及特定流程完成祭祀。其核心目的是通过仪式调和“六气”,即古代认为影响自然与人事的六种气象或元素(具体所指因文献不同可能略有差异,如阴、阳、风、雨、晦、明等)。
-
祭祀流程与要求
- 斋戒准备:祭祀前需进行七日“散齐”(初步斋戒)和三日的“致齐”(深度斋戒),期间需保持身心洁净。
- 祭品与方位:使用赤黍(红色黍米)作为祭品,并在庭院中按方位顺序祭祀,从东方开始,至北方结束。
-
文化意义
格祀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调和观念,属于早期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通过规范化的礼仪,古人试图建立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以保障农业和社会稳定。
如需进一步了解“六气”的具体内涵或相关古籍记载,可参考《尚书大传》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格祀》是一个汉字词,其意思是指按照一定的规格,合乎规矩地进行祭祀。它的拆分部首是“⺖”和“礻”,其中“⺖”是表示生命的部首,“礻”是表示礼仪的部首。根据笔画来看,它一共有13笔。
《格祀》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宗教仪式。人们在祭祀神灵或先人时会按照一定的规格和礼仪进行,以示对神灵或先人的尊敬和敬意。
在繁体字中,格祀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和现代有所不同,但《格祀》这个词的写法在演变中并未发生太大改变。
以下是《格祀》的例句:
1. 我们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仪式来格祀先人。
2. 在重要的节日里,人们会举行盛大的格祀仪式。
与《格祀》相关的词语有:
1. 宗教:宗教活动中进行的一系列仪式。
2. 遵循: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要求进行行动。
3. 敬意:对他人或事物表示的尊敬和敬重。
至于《格祀》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在目前的资料中,我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