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庬澒的意思、庬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庬澒的解释

亦作“ 庬鸿 ”。元气混沌未分貌。《孝经援神契》:“天度庬澒。” 宋均 注:“庬澒,未分之象也。” 汉 张衡 《思玄赋》:“踰庬澒於宕冥兮,贯倒景而高厉。”《文选·张衡<思玄赋>》“庬澒”作“庬鸿”。 刘良 注:“庬鸿,元气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庬澒”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单字拆解和古籍语境分析:

  1. 单字释义

    • 庬(páng/máng):古同“庞”,意为宏大、杂乱,如《说文解字》注“庬,石大也”;又读作“máng”时,可指多毛犬或杂色。
    • 澒(hòng/hóng):本义为水银(《广韵》),后引申为混沌弥漫之态,如《淮南子》中“澒蒙鸿洞”描述天地未分时的元气状态。
  2. 组合含义 二字连用多见于道家文献,形容宇宙初开时混沌未分的状态,类似“鸿蒙”“浑沌”等概念。例如《太玄经》中“庬澒”与“虚无”并提,指万物未成形的原始状态。

  3. 使用提示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消失,仅存于少数古籍或学术研究中。若在文献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的哲学或自然现象。

建议:若您是在特定文本中遇到此词,可提供更多语境以便精准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二

庬澒

庬澒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大水泛滥。它由床旁和水旁两个偏旁组成。其中,床旁是表示床榻或座位的意思,而水旁则是指水的意思。根据汉字的构造规则,可以得知庬澒的床旁拆分部首为广,水旁拆分部首为氵。

按照笔画的计数,庬澒的床旁部分一共有三画,水旁部分一共有四画。整个汉字共有七画。

庬澒一词最早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诗经·齐风·氓》:“浩浩庑澒,山川其几何。”庑澒在古代汉字中写作庬澒,用以形容洪水泛滥的景象。

在繁体字中,庬澒的写法为“庬濃”,即在水旁和床旁的基础上,将水旁变为水偏旁,使得整个字形更加复杂。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庬澒的古代写法为“宓汧”。这个版本在字体形状和组成部分上与现代汉字有所区别,但意思相同。

以下是庬澒在句子中的使用示例:

1. 长时间的暴雨导致河道庬澒,农田被淹。

2. 台风过境后,海岸线发生了庬澒,许多房屋被海水淹没。

庬澒可以与一些相关的词语组合成新的词汇,例如:

1. 庬澒满目:形容水患严重,景象凄惨。

2. 庬澒迢迢:形容河水泛滥,弥漫无边。

一些近义词包括泛滥、洪水肆虐等,反义词则可用干涸、旱情等来表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