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苇的意思、束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苇的解释

捆扎的芦苇。《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为絳繒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 唐 张随 《纵火牛攻围赋》:“因七尺之殊状,画五彩之奇文,先事以谋,凿垣之门暗啟;及期而进,束苇之火遂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束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ù wěi,其含义及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1.基本释义

2.出处与典故

3.文学引用

4.字义分解

“束苇”本指物理上的芦苇捆扎,但因历史典故被赋予战术意义,常见于描述火攻或古代战争策略的文本中。如需更多古籍原文或扩展用例,可参考《史记》或唐代相关赋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束苇》的意思

《束苇》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为将苇子捆扎起来。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束苇》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束」和「艹」,其中「束」的笔画数为7,「苇」的笔画数为11。

来源

《束苇》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生活中的一种捆绑和利用苇子的技术。苇子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长势旺盛,当农民需要将苇子捆绑在一起时,便会用绳子将它们束起来,以便更方便地使用。

繁体

《束苇》的繁体写法为「束葦」。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束苇」这个词的写法可能并不完全相同。古时候经常会采用形声字的形式来表达词义,所以可能会有不同的构词方式和字形。不过,总体来说,表示捆扎苇子的概念应该是类似的。

例句

1. 农民利用麻绳把采摘的苇子束苇后与物卖给纺织厂。

2. 他巧妙地将绳子绕过苇子,熟练地将苇子束成一捆。

组词

1. 捆束:用绳子将物品捆绑在一起。

2. 扎束:用绳子或带子将物体结合在一起。

3. 捆扎:将物品包装或绑扎成一束。

近义词

1. 捆绑:用绳子、带子等将物体捆扎在一起。

2. 束缚:用绳子、铁链等限制并固定住人或物。

反义词

1. 散落:分散、四散。

2. 解开:打开、解除束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