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教的意思、七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教的解释

(1).古指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互相间各自应当遵从的伦6*理规范。《礼记·王制》:“司徒脩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 孔颖达 疏:“七教,即父子一、兄弟二、夫妇三、君臣四、长幼五、朋友六、宾客七也。”《荀子·大略》:“修六礼,明七教。”

(2).古指敬老、尊齿、乐施、亲贤、好德、恶贪、廉让七种道德规范。《孔子家语·王言》:“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 曾子 问:‘敢问何谓七教?’ 孔子 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之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大戴礼记·王言》“尊齿”作“顺齿”,“廉让”作“强果”。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七教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七教”是中国古代伦理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伦理关系规范(出自《礼记》《荀子》)

指七种基本人际关系的教化准则,包括:

  1. 父子:强调孝道与慈爱
  2. 兄弟:注重长幼有序与和睦
  3. 夫妇:倡导婚姻责任与相互尊重
  4. 君臣:规范上下级责任与忠诚
  5. 长幼:维护年龄辈分间的礼节
  6. 朋友:提倡诚信与互助
  7. 宾客:要求待客礼仪与尊重

这一体系旨在通过规范人际关系来“兴民德”,是周代司徒官的重要职责(《礼记·王制》)。

二、道德行为准则(出自《孔子家语》)

指统治者应推行的七种道德教化:

  1. 敬老 → 民众效仿孝道
  2. 尊齿(尊重年长者) → 社会形成悌道
  3. 乐施 → 民风趋于宽厚
  4. 亲贤 → 引导择友标准
  5. 好德 → 减少隐匿恶行
  6. 恶贪 → 耻于争夺私利
  7. 廉让 → 崇尚节制谦逊

孔子认为此七教是“治民之本”,强调统治者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两种解释的共同核心在于通过教化构建社会秩序,前者侧重具体人际关系,后者强调统治者德政的辐射效应,均体现古代“政教合一”的治理思想。不同典籍中的表述差异(如“尊齿”与“顺齿”)可能与文献传承或学派侧重有关。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七教

《七教》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拆分可得到“丿”和“教”两个部分。其中,“丿”是左撇子折线的意思,它属于“丿字旁”部首;“教”是指教导、传授知识的意思,它属于“攴字旁”部首。在写法上,“丿”部分的笔画为一画,而“教”部分的笔画为一画加上六画,总共为七画。

《七教》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经孔子传授的七种教育方法。这七种教育分别是:仁爱教育、礼教教育、乐教教育、兵教教育、书教教育、数教教育和音节教育。这些教育方法代表了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繁体字中,七教的写法基本上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太大变化。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中,七教的写法也并没有太大变化。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篆文、隶书、楷书等不同的字体形式,但对于《七教》这个词来说,大致上的写法并没有变化。

以下是一个关于《七教》的例句:

他接受了父辈的七教,从小就受到了全面的教育。

《七教》这个词,还可以进行组词、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操作。

组词:七嘴八舌、七情六欲、教育

近义词:教导、传授、讲授

反义词:不教、不讲、不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