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象的意思、辰象的详细解释
辰象的解释
(1).天象。指日、月、星。《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公含辰象之秀德,体河岳之上灵。” 吕向 注:“辰象,日、月、星也。”
(2).星象。指列星。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桑榆既夕,而辰象粲然。”
词语分解
- 辰的解释 辰 é 地支的第五位,属龙。 用于记时:辰时(上午七点至九点)。 时日:辰光。时辰。诞辰。 日、月、星的总称:北辰(北极星)。星辰。 古同“晨”,清早。 笔画数:; 部首:辰; 笔顺编号:
- 象的解释 象 à 哺乳动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形状,样子:形象。景象。气象。现象。
专业解析
辰象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意涵的古典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天文星象相关。根据《汉语大词典》与《辞源》的解释,该词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辨:
一、字义溯源
- "辰"的本义指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说文解字》释"辰"为"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暗示其与天时观测的关联。
- "象"在《周易·系辞》中解作"天垂象,见吉凶",特指天象的具象显现。二字合称"辰象",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指通过观测天体运行制定历法的行为。
二、典籍用例
- 天文学层面:《后汉书·天文志》载"辰象著明,璇玑所建",此处"辰象"具体指代北极星(北辰)及其周边星官构成的坐标体系,为古代观象授时的重要参照。
- 哲学引申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申为"天地之文理",将具体星象抽象为宇宙运行规律的象征符号,如王勃《乾元殿颂》"辰象膺期,运灵符于上帝"即取此象征义。
现代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将其归纳为:"①星象。特指北辰之象;②指天文历象",这一解释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辞典》的考据结论完全吻合。
网络扩展解释
“辰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分为两层,以下从定义、出处及用法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天象
指日、月、星三者的统称。例如《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中提到:“公含辰象之秀德,体河岳之上灵”,吕向注:“辰象,日、月、星也”()。
-
星象
特指列星或星辰的分布与运行。唐代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写道:“桑榆既夕,而辰象粲然”,形容傍晚时分星辰明亮()。
二、出处与例证
- 古典文献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学和碑文,如沈约的碑文以“辰象”赞美人物德行如日月星辰般高洁()。
- 诗词应用
唐代文学中常借“辰象”描绘夜景,如刘知几用“辰象粲然”形容星光璀璨()。
三、用法与延伸
- 语境差异
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区分:若强调天体整体(日、月、星),则为“天象”;若侧重星辰排列或天文现象,则为“星象”()。
- 现代使用
如今多用于学术或文学领域,日常口语较少出现。
“辰象”是一个兼具天文与文学色彩的词汇,既涵盖天体概念,也承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现象的哲学思考。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文选》《史通》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败北拜天地唪经比试不教而诛财赀禅味朝绅从中渔利淬勉戴肩耽话地面灌溉讹风发稿妃子园耕鉏馆学庋掌汉僧毫不经意黑粉火艾胡桃脚踏着脑杓子金房劲拔旧瓶装新酒流澌龙床吕览密立根油滴实验目不邪视藕粉碰簧锁朴率匹力扑六仆圉穷凶极暴秋料秋魄祇苑觑绝热心容盖揉藉如花似玉丧音三十六书世念使腔霜皛树娃子条书铜印晩憩蕹菜文丈吸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