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制盛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受二石以下瓮子,以石子二三升蔽瓮底。”参见“ 瓮 ”。
“瓮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陶制盛器,主要用于储存水、酒或食物。该词最早见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笨麴并酒》中的记载:“受二石以下瓮子,以石子二三升蔽瓮底。” 瓮子通常腹部较大,材质为陶土,具有密封性强的特点,适合长期存放物品。
二、结构与字义
三、引申用法
四、地理相关 湖南沅陵县有地名“瓮子洞”,因地形似瓮、水声如瓮响得名,印证了该词与容器特征的关联。
建议结合《齐民要术》等古籍原文,或通过查字典平台进一步考证细节。
《瓮子》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一种用来盛放液体、粉末或其他物品的陶瓷容器或器皿。它通常呈圆筒形,底部较宽,顶部较窄,有一个小口用于倒出或装入物品。
《瓮子》字由两个部首组成:瓦(wǎ)和子(zǐ)。瓦是瓷器的意思,子是指物体的小形态。因此,《瓮子》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小型的陶瓷器皿。
根据其拆字构造,瓦部在这个词中表义,并且拥有3画,而子部在这个词中起音、谐音作用,拥有5画。
瓮子的字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诗经·魏风·瓮牖》中,描述了一种盛酒的容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它作为一种常见的陶瓷器皿广泛使用。
在繁体字中,瓮字的形态保留得更加传统,其外观和简体字一致,只是形状更加书法化。
至于古代汉字写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书法风格的演变,《瓮子》的字形有所改变。在古代,瓮字的上部由上下两个部首构成:瓦和豕。这种写法主要出现在古代文字中,如甲骨文、金文等。
1. 奶奶用瓮子装满了酱油。
2. 这个农民正在修补一个破瓮子。
瓮子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使用,形成新的意义:
1. 瓮子村:指以制陶瓷瓮子为生的村庄。
2. 瓮子酒:以瓮子为容器储存、发酵的酒。
3. 瓮子肚:形容一个人的腹部宽大而突出。
瓮子的近义词有:罐子、壶子、坛子。
瓮子的反义词是:碗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