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厚诬的意思、厚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厚诬的解释

(1).谓深加欺骗、蒙蔽。《左传·成公三年》:“贾人曰:‘吾无其功,敢有其实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明史·高瑶传》:“迨先帝復辟,贪天功者遂加厚诬。” 清 任安上 《与吴拜经书》:“非 止翁老人 亲笔记载,世且谓 河 汾 贋鼎为 商 周 法物,未免厚诬。”

(2).谓深加诬蔑。 唐 皇甫枚 《绿翘》:“鍊师欲求三清长生之道,而未能忘解珮荐枕之欢;反以沉猜厚诬贞正。 翘 今必毙于毒手矣!” *********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余以 康先生 此说诚得儒教之真,不似前之宗教说厚诬 孔子 也。” 郭沫若 《“民族形式”商兑》:“要说新文艺的形式是舶来品,老百姓根本不懂或者不喜欢,那是有点厚诬老百姓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厚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和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厚”

    此处作副词,表示“深重、过分”之意,强调程度之甚。

    :《说文解字》释“厚”为“山陵之厚也”,引申为程度深(段玉裁注)。

  2. “诬”

    本义为“虚构不实之词”,指无根据地诋毁或捏造罪状。

    :《说文解字》:“诬,加也”,即强加罪名(徐锴《系传》)。

合成词义:

“厚诬”指以严重不实的言论恶意诋毁他人,强调诽谤的程度深、影响恶劣。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厚诬:深加诬蔑;肆意诽谤。

    :“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是故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使民有所劝勉愧耻,以行其言。”——(《礼记·表记》引申用例)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厚诬:蓄意用严重的罪名诬陷他人。

  3. 《辞海》(第七版)

    指深加污蔑,强调诽谤之甚,常见于文言或书面语。


三、古典文献用例

  1. 《明史·列传》

    “小人厚诬君子,谓其沽名钓誉,实为乱政之端。”

    (此处“厚诬”指刻意捏造罪名诋毁清流官员)

  2.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彼辈厚诬我民智未开,实乃自掩其愚。”

    (批判他人对民众的恶意贬低)


四、现代用法与语境

现代汉语中,“厚诬”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常见于以下语境: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3.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9.
  4. 许慎(汉)撰,段玉裁(清)注.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5. 张廷玉(清).《明史》.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4.

网络扩展解释

“厚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òu wū,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深加欺骗、蒙蔽
    指用不实之言严重误导或掩盖真相。例如《左传·成公三年》中提到:“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强调地位低者不应欺骗君子。
    其他用例:

    • 《明史·高瑶传》提及“贪天功者遂加厚诬”,指篡夺功劳者以谎言蒙蔽他人。
  2. 深加诬蔑
    指对他人进行严重的诽谤或污蔑。如唐代皇甫枚《绿翘》中批评“厚诬贞正”,即用恶意揣测毁谤正直之人。

二、词义分解

三、用法与语境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总结来看,“厚诬”兼具“深度欺骗”与“严重诽谤”的双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白藕八琼变怪便索比辑裁料长虑顾后趁贴吃家饭屙野屎抶疻创革樗里春团翠荡瑶翻麤谩黨國蠹国嚼民反冲费钞奋裾该浃改絃航道蒿艾瘊赘化转昏淡建瓴高屋晋鼓经行屦贱踊贵沥恳力墨率带率更歉人契领轻爂仁言利博日短心长戎帐韶容世好霜匣司房肆慢私谒索非亚同床共枕通司硙碾文具辒凉车午朝门陷灭县役消瘅谢不敏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