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eet one’s match in a chess tournament]∶下棋的双方技艺相等
事厄伤心否,棋逢敌手无?——宋· 尚颜《怀陆龟蒙处士》
(2) [be well-matched in a contest]∶比喻双方本事相当,可相匹敌
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三国演义》
亦作“棊逢对手”。犹言棋逢敌手。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二折:“ 高君 也喒两箇棊逢对手。”《西游记》第四六回:“ 虎力大仙 道:‘陛下,左右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棋逢对手"是由"棋逢敌手"演变而来的四字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对弈双方技艺相当,引申为竞争者在能力、水平等方面势均力敌。该成语包含以下语言学特征:
一、构词解析 "棋"指博弈器具,借代竞技活动;"逢"表相遇的时空关系;"对手"强调对抗双方的对应关系。四字结构通过主谓宾的语法组合,构建出动态的竞争场景。
二、语义演变 最早见于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七十七,记载释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句:"事厄伤心否,棋逢敌手无"【1】。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中已出现"棋逢对手难藏幸"的完整表述【2】。
三、语用特征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该成语适用于描述各类竞争场景,既含竞技双方实力相当的客观判断,又暗含惺惺相惜的情感色彩(商务印书馆,第1005页)。《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特别指出其适用场景已从棋类竞技扩展至军事、商业等多元领域【3】。
四、经典用例 《三国演义》第一百回描写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时,用"棋逢对手难相胜"凸显谋略较量(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红楼梦》第八十二回通过"倒是棋逢对手,也不枉说了这一套话"展现人物性格刻画(中华书局校注本)。
五、近义关联 近义成语"将遇良才"(源自《说唐》第六十回)与"旗鼓相当"(见于《后汉书·隗嚣传》)构成语义场,反义组合"技高一筹"(《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形成对比关系【4】。
注:【1】《唐诗纪事》宋刻本卷七十七;【2】冯梦龙《警世通言》明刻本;【3】《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2010年修订版;【4】《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棋逢对手”是一个常用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拼音:qí féng duì shǒu
字面解释:下棋时遇到实力相当的对手,比喻双方在能力、水平或实力上不相上下,竞争激烈难分胜负。
引申意义:广泛用于描述竞技、谋略、商业竞争甚至人际关系中双方旗鼓相当的状态。
历史文献
演变过程
元代《百花亭》等戏曲作品中已明确使用“棋逢对手”一词,成为固定表达。
适用领域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既可褒扬竞争的精彩性,也可客观描述僵持局面。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晋书》《百花亭》等文献。
凹面钟百谋千计别开生面笔录波剌斯财赂参省朝阳丹凤诚士忡弱淳雅担架队尒朱孤立寡与皓晃毫犀合酪悔悖谫能礁砂假托杰起寄筌鳜鯞跼踖勘问口论口头文学苦瓠菎蔽枯胔擂槌两脚羊猎鹿人厉抚另眼相待灵雨獜獜隆治路口门下士闹玩牛骥同皂贫道气合栖粮秋务柔荑软脚酒社家摄检事行试雨宿禽钿蝉外眷五更头侠骨香扇闲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