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苦瓠的意思、苦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苦瓠的解释

即苦匏。《本草纲目·菜三·苦瓠》﹝集解﹞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名医别录》:“苦瓠生 晋 地。 保昇 曰:‘瓠即匏也,有甘苦二种,甘者大,苦者小。’”参见“ 苦匏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苦瓠”是葫芦科植物的一种,其名称源于其味苦的特性,主要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苦瓠为葫芦科匏瓜的变种,与甜瓠相对,又称“苦葫芦”“瓢葫芦”。其果实成熟后剖开可制瓢,但因其味苦且有毒,不可食用。

二、植物学特征

  1. 形态特征
    苦瓠为一年生草本蔓生植物,茎互生,夏秋开白花,果实长10-15厘米,形态饱满优美。种子木质,需温水浸种催芽后种植。
  2. 生长习性
    适宜家庭或阳台种植,具有遮阳作用,发芽温度20-25℃,生长适温20-30℃。

三、药用价值与毒性

苦瓠全株(蔓、叶、花、子、壳等)均可入药,性味苦寒、有毒。古代记载其可治水肿,如《证类本草》提到“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下水”,但需注意其毒性可能引发呕吐等反应。

四、文献考据

五、注意事项

苦瓠与甜瓠外观相似,误食可能导致中毒,需通过味道辨别。民间曾用作佛门器具或药材,但现代已较少使用。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学数据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本草纲目》及搜狗百科相关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二

《苦瓠》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苦瓠》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苦瓜或苦瓠瓜,是一种植物,其果实味道苦涩。在中文中,苦瓠也常用来比喻事物的苦涩或令人不快的性质。 拆分部首和笔画 《苦瓠》的拆分部首是“瓜”和“疒”,瓜是指这个字的主要部首,疒是指疾病的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12画。 来源 苦瓠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流传已久。据说,苦瓠最早被发现是因为有位农夫在田地里发现了一种形状奇特的植物,经过试验发现其果实味道苦涩。于是,苦瓠开始被人们当作一种独特的食材,用于烹饪和药用。后来,苦瓠也成为了一种比喻事物苦涩的用语。 繁体 《苦瓠》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苦瓠」,字形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苦瓠的字形略有不同。比如在《康熙字典》中,苦瓠的字形是「菰」。 例句 1. 妈妈炒了一盘苦瓠,我不太喜欢它的味道。 2. 每次遇到挫折,我都会想起苦瓠的苦涩,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 组词 以《苦瓠》为核心词语,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汉字词语,比如: 1. 苦瓠瓜:指的是苦瓠的果实。 2. 苦瓠叶:指的是苦瓠的叶子。 3. 苦瓠汤:指的是用苦瓠熬煮成的汤品。 近义词 与苦瓠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苦瓜:也指苦瓠瓜,是苦瓠的俗称。 2. 苦涩:指事物味道或性质带有苦味或苦涩的特点。 反义词 与苦瓠意思相反的词语是: 1. 甜瓜:指的是味道甜美的瓜类水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